【我有我經濟1】上水自創新貨幣 十蚊換個電飯煲?

【我有我經濟1】
上水自創新貨幣 十蚊換個電飯煲?

上水一間小店的價錢牌十分奇怪,上面除了價目,還標明要支付的「時分」數目。據街坊講,「時分」是一種新興的社區貨幣,可透過付出各種勞力來賺取;為了解詳情,我們便派出記者阿Dee來一次打工體驗。

記者:馮樂婷 攝影:朱家駿 剪接:魏利民

小店的價錢牌上,都列明了所需的時分和現金。

不論分菜、下田或是其他工作,時薪也是六十時分。

工作賺取的時分可於小店賺買日常用品、食物、手工藝品等。

只用時分、不用加錢購買的蔬果。

聖雅各福群會是「社區經濟互助計劃」的主辨單位,也是上水「社區貨幣」的源頭。體驗當日,阿Dee按計劃的社工安排,首先要去南涌有機農場耕田。「今天我們要扒草。」經營農場的農夫輝哥說,然後兩人便開始在田裡賣力起來。一如所有參與該計劃的街坊會員,今次阿Dee打工賺取的不是錢,而是「時分」:每工作1分鐘便可賺得1時分;1時分的面額則等於港幣1元。會員可以拿時分到計劃旗下的小店購物,只要加上少許現金,便可買到食物、日常用品、手工藝品等。

街坊可用時分換取二手家電、衣物、書本等。

產品價目表(節錄)。

會員也可用「時分」聘請其他會員工作:例如輝哥請阿Dee扒草、起行,前後兩小時,便付給她120時分。而阿Dee拿著這120時分,在時分商店已經足夠買到兩斤有機菜。

在田裡出過一身汗,阿Dee又收到街坊通知,要到上水新成路幫忙分菜。原來街坊會員可以向輝哥這些農夫會員訂菜;蔬菜送到市區,便需由分菜員按訂單分好,運到小商店待領。「早上會有這些分菜紙,我們根據每人預訂的份量,將菜分成一袋袋。」分菜員Jamie 道。分菜也算是工作嗎?原來,計劃旗下的工種包羅萬有:改衫、維修、搬屋、文職等,都是按當時社區的需要和街坊的技能而定。

「阿Dee,小店要人啊!」收到小商店的「柯打」,阿Dee又趕赴第三個打工現場。「今天你要幫我開舖,首先我們要做清潔 。」當值員惠芬說。

結果一天下來,阿Dee前後工作了7.5小時,合共賺到430時分。那麼430時分到底換到甚麼?原來,7時分加港幣30元可以換到一公斤米;90時分加港幣10元還可以換到二手電飯煲!(參看產品價目表)

不過,為甚麼上水街坊不用錢,要用時分呢?請留意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