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拜訪共濟會 - 馮睎乾

法國總統拜訪共濟會 - 馮睎乾

上月底,法國總統奧朗德到訪巴黎最悠久的共濟會會所,即法蘭西大東方會所(Grand Orient de France),以在任總統身份出席共濟會活動,他是二戰以來第一人。幸好奧朗德在今年法國大選無意角逐連任,這破格之行才未引起軒然大波。共濟會向被視為操控世界秩序的幕後玩家,不少人既恐懼又反感。美國政治史上,第一個民主黨、共和黨以外的第三黨,就是1828年成立的反共濟會黨(Anti-Masonic Party),一個政黨竟赤裸裸以「反共」作號召,可見共濟會確實得罪人多。奧朗德是次到訪,究竟所為何事呢?
現代共濟會始於1717年,大東方會所在上月尾有個三百周年典禮,奧朗德也獲邀出席。從成立以來,共濟會與政權的關係便千絲萬縷:路易十五是會員,拿破崙跟他們形影不離,第三共和國亦由共濟會把持,只在復辟和維希法國時,共濟會才受到壓抑。儘管共濟會跟政權如此親密,但法國很多德政,由勞工法到社會保障,由女性權益到無痛分娩,甚至墮胎合法,都得力於他們的支持。從這方面看,同樣是「有形之手」,但此「共」不同彼「共」,共濟會相比中共,顯然為社會帶來更多進步。
至於法國共濟會要守護的社會核心價值,其實只是一個字:laïcité。此字翻成英文,通常是secularity,「世俗主義」,但這裏的意思是「政教分離」,即政府可容許宗教自由,但絕不應受它干預,而公立學校亦不該有宗教色彩,1905年法國為政教分離立法,本意正在於此。但時移世易,大約自2003年起,laïcité的概念已逐漸由限制政府,轉為規範公民,不僅公共政策要「世俗化」,現在連公眾空間也要「去宗教化」,於是laïcité也就成為挑動宗教仇恨的成因。前法國總理瓦爾斯是共濟會會員,他也支持禁止burkini泳裝以及在大學戴穆斯林頭巾。走筆至此,不禁想到香港「法治」概念,不是也由制衡政權,轉為限制公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