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第一次遞交579名選委的提名名單,被網民瘋狂恥笑(因廣東話諧音為粗鄙的表示「唔X夠」),而翌日選舉事務處DQ其七個選委的提名後,令其提名減至572票,也被訕笑「唔X易」,於是補交八個提名湊足580票。不過半提名票,跟之前外界預期她可「盡擸」八百多建制派選委提名,有明顯差距。
細心分析林鄭的提名名單,當可發現這是策略性的配票,而如此精密的部署,背後當然有隻看不見的「西環之手」。事實上,很多西環「鐵票」都沒出現在林鄭的提名名單,包括勞工界55票、港九各區議會57票、文化小組及出版小組15票、中國企業協會14票,以及18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共159票。很多分析指出,林鄭刻意扣起部份提名是不想「高開低收」,以免投票時「走票過多」,低票當選之下不僅尷尬,更會進一步打擊她本就不高的威信。
依據林鄭的提名名單,加上還沒露面的「西環鐵票」,林鄭手上約有730票,只要投票時的「走票」不超過兩成,林鄭仍可在第一輪投票就順利當選。不過,這是正常情況下的估算,而即使她能當選,得票也極可能低於上屆梁振英的689票。換言之,她上任之初的處境已比梁振英難堪。其一,她的民望比梁振英當選時更低;其二,她的得票不僅比梁振英低,且集中在商界、財團及西環掌握的幾個界別,於各專業界別、民主派等幾乎全軍盡墨,其支持的政治光譜比梁振英上台時更窄。
欠人脈缺班底 難有政治力量
更甚者,相對於梁振英,林鄭這位「CY2.0」的政治能量更是遠遠不如。梁振英在政壇經營多年,活躍於左派圈子,在極左、毛左等人當中有廣泛支持,而且他刻意拉攏及培植不少政團及專業團體,例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新香港聯盟、測量師學會、長遠房屋策略諮詢委員會、華菁會等,而他創立的香港專業聯盟更囊括十一個專業團體。這些「地盤」確為他的五年管治提供大量「人才」,成為他的堅強後盾。
相反,林鄭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政府工作,除了極少數與她在政府諮詢架構內合作過公職人士,在政商界、專業界等人脈網絡卻是弱得可憐,即使她多番表示引以為傲的社署署長任內,也無法與社福界建立密切的關係(今次社福界選委無一人提名她)。而且,她在公務員內部的口碑也很一般,不僅比不上葉劉淑儀,甚至連曾俊華也不如,以致她向公務員發表「臨別感言」時表明,可以承受有人抹黑她,但不能承受有傳媒指公務員不喜歡她,若公務員覺得她板起臉孔和傲慢令他們不快,她為此道歉。連共事多年的公務員都無法變成支持自己的強大政治力量,更何況其他社團組織?
可以預見,林鄭即使能夠勉強上台,她在民望及政治基礎都比當年的梁振英差,而如此弱勢的林鄭能夠當選,固然是西環發功的結果,上台後也只能更加依賴西環的支持才能坐穩大位。這種局面,相信也是西環所樂見的,一個天生就如此弱勢(沒有多少政治聯擊、沒有自己政治班底)的林鄭,或許正是西環當天看中她的主因。對此,林鄭由始至終都只能感恩戴德,比梁振英更加唯命是從於西環。
更甚者,她與工商界等利益集團毫無淵源,今天對方「(扮)瞓身」支持,落力抬轎之下,難道當選後不用投桃報李嗎?對鄉黑、梁粉、地產商等支持者,梁振英尚且要艱難找數,更沒政治基礎的林鄭,除了用公帑、政策去「還債」,還有別的選擇嗎?因此,未來的官商、官西、官鄉、官左合作,一定比過去更甚!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