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瘋狂食事】
香港近年餐廳越開越多,即使隨意鑽進一條小巷,也不難看見新舊交錯的食肆。不少人想闖進飲食界分一杯羹,亦有不少因貴租而結業,或因請不到員工而躊躇。有老闆為節省成本,只好獨自打理店舖,由入貨、烹調至樓面都一腳踢。「還是一個人做好,始終不想將料理假手於人。」「漁匠屋」老闆劉國邦(阿邦)說。「武士御好味燒」的老闆羅國偉(阿偉)則笑說,「一個人做能省人工,又能多學點東西,何樂而不為?」旁人總以為獨自打理餐廳是苦差,到底事實是怎樣?
厚重的木門把外面的煩擾隔絕,開放式廚房卻傳出碗碟的碰撞聲。阿邦穿着乾淨的日本廚師服,獨自忙着洗米、煮飯、劏魚、備料、洗碗、捧餐,工序繁多,但井井有條。大概關門聲打亂了店舖的節奏,他這才從廚房探頭看見我,連忙抹乾手來迎接。店舖的廚房旁有一列吧台,客人可邊吃飯,邊和老闆閒聊。吧台另一邊放了幾張木桌子,全店約能坐20來人,活像間小型居酒屋。
開業三天變人龍食店
這間丼飯店在屯門開業僅一個多月,但每到下午約五時,已有不少人在門外輪候上一小時,為的只想試丼飯。「開店不久,有位客人上載了我們丼飯的相去屯門搵食專頁,之後不斷有客人來光顧。」阿邦笑道,結果開業三天,店外已現人龍。「目前我還堅持一個人打理,因為希望客人吃到我親手做的食物。」中學畢業後,他當上日本廚師,至今已20多年,更曾在花水木(君悅酒店的日本餐廳)、見城和丼飯始祖定食Doraya工作,開店只想給屯門人多個選擇。
然而獨自經營餐廳,總會遇上掣肘,「起初還想做燒魚頭或汁煮魚頭之類的伴酒菜,但太花工夫,我自己做不到太多。」他說,因人手問題,現只能提供六款丼飯和五至八款小食,「這已是極限。」開店初期,他每次都是收到點單,即將魚生切片送給客人。現在卻因客人多了,為免他們久等,他只好預先切好部份刺身。
米飯是靈魂 即煮即賣
丼飯飯底是用北海道米煮成,米飯加入赤醋,聞上去有陣讓人放鬆的甜味,吃起來有淡淡回甘。「每次都先預備20個海鮮丼的份量,等每個客人都吃到新鮮飯。」他解釋,米飯是靈魂,一定要現煮現賣,如果剛好賣完客人就要稍等20分鐘。此店除提供刺身丼,也有港人至愛的海膽丼,海膽丼用加拿大、韓國和日本三國的海膽,中間放一隻鵪鶉蛋,令飯吃起來滑溜溜。海膽雖鮮甜,但要一個人吃完整碗,卻稍嫌單調。「如吃膩了,可試喝一口白昆布湯。」他指着隨套餐附送的清湯,味道有點像木魚湯般清甜,有清洗口腔的作用。他還自創兩款丼飯,黑白交錯的黑甕丼是其中之一。黑魚籽鋪滿飯面,再放上用黑松露和帆立貝混成的小圓球,光看已非常吸睛。
他又透露,待申請酒牌後,這裏晚上九時後就會變身居酒屋,算讓他喘喘氣,也多點機會和客人聊天。「其實店裏的小食,都是為伴酒而做。」他從油鍋撈起炸蝦,又轉頭去煎魚餅,「一個人當然辛苦,但在這裏,我可做任何料理,只要客人吃得開心的我都可以做。」阿邦抹一抹汗水,滿足的說。
漁匠屋
屯門井財街21號協邦大廈地舖
記者:黃映嫚
攝影:劉永發、鄧鴻欣、王國輝
編輯:陳禮康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