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鐵甲賽車Robocar - 陳恩能

Wednesday︰鐵甲賽車Robocar - 陳恩能

識抽水,當然咁抽。周一,F1在西班牙展開測試,當全球賽車迷聚焦F1新車「武器」如T翼、鯊魚鰭與真•鼻窿時,支援Formula E的自動導航電動賽車Roborace都要趁勢,同於巴塞發佈外形充滿未來感、車身幾乎全碳纖、極速達320公里、全電動、四摩打四輪驅動、每個摩打300千瓦(約400匹馬力)、僅重975公斤、無人駕駛的電動賽車Robocar。誇張點說,Roborace就是以前的遙控四驅車大戰。只不過,這是終極版,技術以幾何級數跳升。Robocar由五個lidar、兩個雷達、18個超聲波感應器、六部人工智能攝影機等以及能夠每秒作240兆次運算、Tesla也採用的超級AI晶片來「駕駛」。沒有人,鬥甚麼?好問題。這將會是不同AI晶片大戰,這是軟件工程師大戰,這也是修正演算法大戰。昨日po有關新聞時,網友P先生打趣說:無車手的Roborace,他們要找Robo-spectator。這也不無道理。所以,「鐵甲賽車」自知未來必須突出鐵甲背後的人性面才行。
賽車,從來都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平台之一。車廠透過不同比賽革新科技,從而突破技術盲點,為量產車帶來革命性改變。當Google、Apple與Tesla都正在研究或有意研究自動導航、無人駕駛電動車時,我們都應該放下圓心。一旦人有了圓心,就一定會有周長。黑莓曾經說,手機一定要有鍵盤(圓心)。今天?它被自己的周長困死了。假設Google、Apple與Tesla是三個臭皮匠,總也勝過一個諸葛亮吧?是時候了解一下,究竟彭羚的《無人駕駛》是甚麼玩法。今天,就是未來。
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