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養血 爆瘡喉痛越飲越惹火感冒痰多不宜 免病難癒

雞湯養血 爆瘡喉痛越飲越惹火
感冒痰多不宜 免病難癒

【周三識食】
【本報訊】雞年要食雞,但飲雞湯是否好易燥?雞湯是否人人適合?中醫師指出,雞屬溫性及補益食材,有溫中益氣、滋養五臟的功效,最適合體質虛寒人士進食。一般人要飲用比較不燥熱的雞湯,可揀選屬於平補的烏雞(即竹絲雞),配合淮山煲湯有健脾功效,金針菜蒸雞則可疏肝養血,適合用作家常食療。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劉秀華表示,雞肉性溫、味甘,適合體質虛寒人士進食,即平日粗勞如體力或用腦過度,容易攰、頭暈、手腳無力,休息都無法恢復如經常「瞓極唔夠」,或手術及大病後人士。此類人士飲雞湯,例如烏雞湯、人參煲雞湯,或食用紅棗蒸雞,有補氣養血功效。舉例用老雞,配合巴戟、杜仲、合桃及紅棗等材料煲湯,有溫補腎陽、補氣血作用,有助改善寒虛體質,飲用後會感到暖身、精力充沛。
劉指,市民日常食用的雞多數為雞項,即未生過雞蛋的小母雞,因肉質比較滑嫩,容易入口,如常吃的白切雞,都多數用雞項。至於老母雞即俗稱「老雞乸」,原來是越老越補,因為其補氣養血作用強,另有祛風功效,特別適合產婦、貧血病人或術後補身,因為這些人士會因失血多、血虛,帶來虛寒,適合飲老母雞湯,另可配合杜仲、牛膝等補腎藥材煲湯。至於公雞的補性則不如母雞,並比較燥,一般少用,公雞容易助熱動風,有生瘡問題如暗瘡、痔瘡,或久病者不宜。

烏雞補而不燥

中醫入藥一般以烏雞為主,劉稱,因為烏雞屬於平補食材,加上養血功效最好、不易上火、補而不燥,故比較多用。中醫認為烏雞可以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及調月經。推介市民可用烏雞、淮山、黑豆、紅蘿蔔等食材,煲「活力雞湯」飲用,另外,用金針菜、淮山、杞子及紅棗等烹調「金針菜蒸雞」,可疏肝解鬱、健脾養血,尤其適合精神壓力大、氣血不足者。
雞湯雖然有補益功效,但並非人人適合,脾胃功能健康的人士才能吸收。劉指,四種情況均不宜食雞或飲雞湯,包括患感冒、發燒、咳嗽痰多、或感冒剛癒人士,因受病情影響,脾胃功能下降,此時再食用補益食品,只會加重脾胃負擔,或令病期延長,甚至越食越虛。
內熱旺盛如有口乾、牙肉腫痛、眼乾眼澀、咽喉腫痛、大便乾硬或小便黃等人士,食雞也容易令火氣更旺,加重熱象症狀。另外,如有感染性疾病,或爆瘡、生痱滋、急性腸胃炎等,誤飲雞湯可加重熱毒,後果可大可小。如屬痰濕重的體質,如經常覺得身體沉重、胸悶腹脹、面油多、痰多、大便粘滯,過量食雞會加重痰濕症狀。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