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籌備三年、耗資1,000萬元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全新常設展館金庸館,今日起正式免費對外開放。館內共有逾300件與名作家金庸相關的藏品,包括1968年《笑傲江湖》珍罕親筆手稿及載有初版小說的陳年舊報紙,向公眾呈現這位近代最有影響華文作家的創作之路。
記者:佘錦洪
金庸館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地下,原為視聽導賞廳,康文署3年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改建,共耗資1,000萬元,屬常設展覽免費入場。
逾300件展品中,最珍貴是寫於1968年、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親筆手稿,由新加坡收藏家借出。因當年報紙印刷要執字粒,為加快流程,一般會將稿件斬件「分屍」,交由多位俗稱「黑手黨」的執字粒師傅負責,故甚少可以完整保留。
手稿上寫有金庸標誌的瘦長字體,數百字段落一氣呵成,甚少改動痕迹,反映他創作時思路相當清晰;而原稿紙的最尾兩行留空,原來是金庸寫作的習慣。
金庸武俠小說當年在報紙上每日連載,展覽特別搜羅多份載有初版小說的陳年報紙,讓參觀者重溫「追古仔」歲月。展館亦展示小本裝合訂版,當時每周整合連載內容並加入新篇章,是打擊盜版的手段。
展廳中央放有一幅金庸借出的《射鵰英雄傳》屏風,由友人所贈,曾長期放於他辦公室內;左右則掛有一幅對聯,是金庸以14本小說首字創作的經典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親筆原稿。
設為期一個月金庸畫展
場內又展出金庸小說多年來的影音衍生作品精選,如電影劇照、電視劇特刊等,更設屏幕播放相關片段。另有17個互動裝置讓讀者深入了解金庸武俠世界,如其中一部可隨其筆下角色探索中國各地。展廳外有拍照區,參觀者可通過鏡頭化身大俠走進金庸世界,拍出帶漫畫風格的相片。
博物館一樓另設為期一個月的「繪畫.金庸」畫展,展出歷年來不同金庸作品的封面、水墨畫作等,最珍貴要數明河出版社版本的插圖原本,定能勾起讀者不少回憶。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林國輝表示,六十年代金庸小說帶動香港普及文化發展,更為創作人帶來靈感,其文字及改編的電視電影作品風行全球華人地區,影響力是跨階層及跨地域。由於展品大多為紙張,易受環境影響,因此會每隔半年至9個月就要輪換,令展品可「唞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