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任職售貨員的59歲張女士,去年初因劇烈胃痛向私家醫生求診,醫生臨床診斷她血壓過低、心跳過快,轉介往公立醫院急症室。心電圖檢查後,醫生認為張女士心瓣有毛病,需服食薄血藥。張女士當時頗感擔心,但「好在(病情)發現得早」。
張女士表示,約3星期後決定向心臟科私家醫生求診,最後確診患上心房顫動,靠薄血藥、降血壓藥及控制心跳藥物減低房顫復發機率至今。她稱,自知房顫會隨年歲漸長而增加中風機率,慶幸當日發病時自己沒有中風。
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出,要擺脫高血壓及過度肥胖兩大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運動是上佳方法。他稱,不論65歲以上長者、甚至正接受薄血藥物治療的房顫患者,都適宜進行每星期3次、每次4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打波、跑步、游水都得」,建議公眾多做運動。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