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租貴 露宿者再瞓街

床位租貴 露宿者再瞓街

【本報訊】上樓是不少露宿者終極目標,但現實卻是有人選擇再度瞓街。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露宿者就業比例升至45.6%,但平均再露宿次數達4.4次,創有組織調查以來最高,兩度露宿間距更縮短至6個月。社協稱現時劏房床位租金貴但環境惡劣,「租屋差過瞓街」,籲政府重設租金管制,令露宿者有機會覓得安樂窩。

衞生差「成晚俾木虱咬」

露宿逾30年、51歲的輝哥(圖),現時從事商場兼職清潔,日薪僅300元,但稱床位市價月租2,000至3,000元,劏房更要4,800元,對露宿者負擔極重。即使有錢租房,因普遍衞生環境惡劣,晚上飽受煎熬,「成晚俾木虱咬,一晚可以用晒支大支裝白花油」,先後6次租屋「上樓」,最終寧願再次瞓街。同樣露宿十多年、34歲的文仔指,試過租一間2,000多元的板間房,剛坐下10多分鐘就發現有逾百隻木虱,夜晚「冇覺好瞓」,最終堅持2個月後放棄,大嘆「上樓差過瞓街」。
社協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訪問108位曾上樓又再度露宿的「再露宿者」,再露宿次數平均為4.4次,情況較2015年「無家者人口普查」的 4.2次多,為有紀錄以來最高,而兩次露宿間距僅6個月。
調查指出,45.4%受訪露宿者有就業,平均工資達5,542.9元,但有50.5%人因租金貴而決定再露宿,另有20%人則指因租住環境太差而再瞓街。調查又指,再露宿者上次住宿的租金平均達2,191.9元,「租金佔入息中位數」比例更達41.7%,高於政府公佈的單身人士中位數35.3%。
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認為露宿者並非不想自力更生,但租金高是上樓的主要障礙。組織向政府提出8點改善建議,包括重設租金管制,令露宿者可用合理租金上樓,並取消非長者單身人士配額及計分制,增建一人公屋加快上樓。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