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大部份醫療保險除住院保障外,亦有提供日間手術費用保障,即使不入院仍可獲賠償。由於住院索償費用高,保險公司自然鼓勵投保人選擇門診。不過,投保人若刻意住院,有機會「刮花」醫療紀錄,其後投保保費或增加。
投保人購買醫保難免會有「買咗唔用就笨」的心態,即使小手術可在門診完成,不少人都會選擇住院。友邦香港最近去信私院醫生,便是釐清安排病人住院必須有充足理據,否則先會按日診收費賠償。
其實所謂保險,是透過集中大家的保費建立資金池,再用以賠償有需要的投保人損失。若賠償額因為住院索償不斷上升,最終會驅使保險公司增加保費對抗成本,投保人到頭來亦無着數。
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坦言,雖然即使全部投保人自覺轉看門診,保險公司都未必會掉頭減保費,但起碼能保障自己的醫療紀錄。「買保險一定要睇醫療記錄,因為小小事入院都一定要申報。如果之後再買人壽、危疾保單,保險公司好可能就會因為咁加保費,投保人變相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