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大中文系高級講師「Ben Sir」歐陽偉豪撰寫一本有關粵語粗口的書籍,早前被淫審處暫定為不雅物品。出版社就評級提出覆核,指該書是「講解粗口」而非鼓吹講粗口,有教育、捍衞及保育廣東話功能,加上粗口確實在日常生活出現,「學校唔教,唔代表年輕人學唔到」,促請評級時不應脫離現實。有淫審委員卻質疑粗口是否粵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記者:伍嘉豪
涉案的《Ben Sir粗口小講堂》目前須包封套及附警告字句,並只准向成人發佈。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旗下之「小明文創」由女大狀王凱琦代表,作者歐陽偉豪則沒到庭旁聽。王指該書涉及粗口字歷史、造字結構及正寫俗寫分別,探討語言法則,有學術及文學價值,符合社會一般道德禮教標準。
籲淫審處勿脫離現實
王認為該書並非鼓吹用粗口攻擊或侮辱別人,有提及宣洩情緒時可用其他字代替,如「做乜×嘢」或「打×你」可改成「做乜鬼嘢」及「打死你」,評級時應整體考慮全書內容,而非針對特定字眼。王形容,廣東話在本港正受威脅,該書有助保育粵語。
王續指,粗口的確存在於日常語言中,青少年通過流行文化、甚至朋輩間交談即可接觸,希望淫審處考慮時勿脫離現實。王引述傳媒報道,指有受訪家長表示買該書給小朋友看,加上出版社女證人在書面供詞提及銷量近8,500本,皆顯示社會的接受程度;並指有其他字典及學術書記有粗口字,小學生詞典則寫明是男性生殖器。
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的代表指,全書50頁中,有11頁有「門」部首等粗口字,屬「不時出現」,評級應考慮社會會否接受小學生或小朋友可自行買到該書。
有審裁委員指「見唔到」粗口是粵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要求提供權威證據。王回應稱,作書面證供的歐陽偉豪雖不是專家證人,但他本身有相當語言學背景,在粵語粗口方面算權威。
另有委員指出,封面印上「兒童不宜」字句,出版社是否一早認為不適合兒童閱讀。王回應稱字句是「吸睛」的推銷噱頭。覆核結果下月24日宣佈。
案件編號:OAGM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