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選民在美國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紐約市議會(New York City Council)連續第八年舉辦農曆新年慶祝活動,答謝華人對社區作出頁獻。目前,議會內僅有兩名華裔議員陳倩雯及顧雅明,兩人皆對《蘋果》表示,在特朗普打壓移民的國策下,估計有更多華人參與年底換屆選舉,為社區發聲。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紐約市立法機關紐約市議會51名民選議員中,陳倩雯及顧雅明為僅有兩名華裔議員,兩人皆來自香港,準備於年底爭取連任。過去兩年來,華人在美議政的參與度大幅提高,華警梁彼得案更引發美國史上最大規模華人示威,故陳倩雯及顧雅明皆相信,將有更多美籍華人爭取進入議會。
「依家得2個(議員),但紐約華裔人口愈來愈多,將來好有機會有更多華裔、亞裔代表,」曼哈頓金融區、唐人街一帶的第一選區代表陳倩雯指,議會需要更多華人聲音,以反映紐約作為全美最多元文化城市。現時,亞裔人口佔紐約市總人口約13%,當中約半為華人,「如議長所指,今年要爭取更多政府部門,提供中文服務,在教育、房屋等事務上,幫助不諳英語的市民」。
兩年前有份協助爭取農歷新年成為學校假期的顧雅明,則認為市內不少選區,皆有機會誕生華人議員。他指出,在布魯克林第八大道附近,華人人口佔約40%,已成為紐約三大唐人街之一,「(華人)有機會會贏,雖然做議員無咩錢,但服務市民係一件開心嘅事」。他舉例,有議員提出取消特殊高中入學試,但華人家長則認為考試為公平選拔方式,他將會在議會內提出反對聲音。
事實上,紐約州眾議院47選區民主黨女性黨代表唐鳳巧(Nancy Tong),近日透露有意出選紐約市第43選區議員,如一旦當選,將成為布魯克林有史以來首位華裔市議員;同樣於香港出生、紐約長大的唐鳳巧,據了解,其將於3月初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展開選舉工程,對手之一很大機會為另一名華裔代表蔡海虹(Billy Thai)。
即將在年底卸任紐約市議長的馬麗桃(Melissa Mark-Viveirto)則強調,在新總統特普朗各項打壓移民的政策下,紐約市議會更需要把市內的核心價值,即多元文化、包容移民等優點,透過立法、推動政策等方式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