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共只有統與戰 不再有統戰 - 李平

蘋論:
中共只有統與戰 不再有統戰 - 李平

在中共港澳系統官員的全力封殺下,曾俊華仍有望取得足夠提名票「入閘」,成為特首候選人。這是他與民意、選委良好互動的結果,對中港政治的衝擊,不只在於影響下任特首的產生和未來五年的施政,更在於揭示某些中共官員已拋棄一國兩制原則、拋棄統戰原則,眼中只有統與戰,但終究難逞所願。

對台對港只見打壓 未安撫聯合

中共一直視統一戰線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從廣義上講,一國兩制和一帶一路都屬統戰策略,前者是為了團結更多港人支持主權回歸,後者是為了聯合沿線國家抗衡美國。習近平主政後多番提升統戰的地位,包括首次設立中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有傳聞指他親任組長,但官方迄今未公佈),罕有地由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央統戰部部長。詭異的是,中共近期對台灣、對香港政策,都與習核心倡導的統戰原則背道而馳,只見分化與打壓,未見安撫與聯合。
在台灣,民進黨再次執政後,兩岸的政治、經濟談判再次中斷。北京對台灣的壓制,不只在外交空間,也在意識形態,特別是針對國父孫中山的正統傳承權、針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針對2.28事件的解釋權。這些壓制手段與統戰策略往往相互矛盾、相互抵銷。把自己吹捧為孫中山的「最忠實繼承者」、把8年抗戰修訂為14年、把2.28事件定義為「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個部份」,貌似凸出了中共的領導地位和功績,但對歷史真相的扭曲、對國民黨的否定,豈會有助對台統戰?
在香港,特首選舉本是中共重建中港良性互動、擴大統一戰線的時機,但是,從中央港澳小組組長、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宣旨」,到中聯辦、港澳辦官員頻頻對非民主派選委「照肺」,都是一心一意扶持梁振英的繼承人林鄭月娥,漠視民意對曾俊華的期望、支持,讓香港市民再度見識中共一些官員一意孤行的獨裁心態、干預香港事務的粗暴,豈不是有違要梁振英放棄連任的原意?

政協變成政治欺凌 非吸納民意

政協是中共實施統戰的專職機構,但港區政協委員在今次特首選舉中不只未能發揮政治花瓶作用、提升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反而暴露一些人聽命於中共某些權貴集團的醜陋嘴臉。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公然散佈中央政府不信任論、不任命論,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集體提名林鄭月娥,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成了林鄭的秘密論壇,甚至謠傳梁振英下月將晉升全國政協副主席,如此言行,不能不令人懷疑,政協是中共團結港人、政治協商的機構,還是某些權貴逼反港人的機構?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提名、委任,一直由中聯辦操控,這些委員也多成為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的爪牙。在今次特首選舉的提名過程中,他們的表現與其說是服從中央指揮,不如說是聽中聯辦「吹雞」,失去了向中央反映香港民意的橋樑作用,大有「吃黨的飯、砸黨的鍋」之態。
統戰,原本是為擴大同盟減少爭戰;政協,原本是政治協商的平台。習近平也強調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強調再次把台港澳納入統戰。然而,在台灣、在香港,現在看到的統戰是為了一統江山而戰,而不是跨越意識形態的聯合,現在看到的政協變成了政治欺凌,而不是吸納民意的合作。這是習近平言不由衷,還是中共官員陽奉陰違?
曾俊華突圍而出後,在今後一個月的競選及最後投票時能否得到公平公正對待,不只取決於中共官員,特別是中聯辦,願否尊重一國兩制、統一戰線原則,也取決於選委能否尊重民意、勿忘身為港人的尊嚴和義務,更取決於市民能否繼續發聲,充份表達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反對西環治港、反對梁振英2.0治港的意願。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