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達明一派註定跟政治密不可分。他們離離合合的時序,又出奇地跟香港時局非常synchronized,難怪明哥也認為達明一派很「香港」。
達明的第一次相遇是84年,即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的一年。達哥在《搖擺雙週刊》登廣告請隊友,當時任職商台唱片騎師的明哥前往應徵,試唱George Michael的《Careless Whisper》,兩人一拍即合,俞琤替這隊樂隊取名,從兩人各取一字,成就達明一派。86年正式加入寶麗金,推出首張EP,以12吋黑膠唱片和錄音帶推出,收錄四首歌,分別由潘源良和陳少琪填詞。翌年推出大碟《石頭記》大受歡迎,同年奪得《勁歌》最佳組合獎。
八十年代末,港人有感九七大限將至,陷入集體焦慮,也引發身份認同問題,其時達明的歌曲,很多反映出這種感覺,如《你還愛我嗎》和《今夜星光燦爛》便展現了港人對主權移交的恐懼。89年春末,北京民運如火如荼,達明在「民主歌聲獻中華」獻唱了歌頌自由的《禁色》,而沒多久便發生了六四事件。翌年,達明推出的專輯《神經》裏,不少歌曲都隱約表達對六四的反思,如寓言式的《十個救火的少年》,以及敲問蒼天的《天問》等,後者更曾被內地列為禁歌。
90年,中共正式頒佈《基本法》,而達明在紅館舉行第一次演唱會,惜兩人意見分歧,完騷後便解散。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上任,明哥與達哥則各自發展,明哥繼續唱歌,達哥則轉戰影壇,《食神》與《大內密探零零發》的搞笑形象深入民心。96年,達明首度合體,在伊館舉行六場演唱會,在回歸前留下一點印記。香港回歸中國後,碰巧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兩人又要為口奔馳分道揚鑣。在董建華的管治下,香港產生急劇變化,基本法23條草擬立法,03年又爆發沙士,經濟陷入谷底,觸發五十萬人在七一上街遊行。市民對社會的不滿,卻成為達明復合的契機。04年達明在紅館舉行四場演唱會,消除一下港人怨氣。
12年,梁振英以689票當選特首,達明決定再走在一起,用歌聲表達對社會的關注,明哥還在尾場公開出櫃。自此,明哥走得更前,近年積極參加社運,所以14年的雨傘運動,你會見到明哥身影。亦因為這樣,明哥被中共列入黑名單。今年是特首選舉年,達明決定再在紅館開騷,但因寒蟬效應,沒有人夠膽贊助。一隊縱橫三十年的樂隊,一隊「香港到不行」的樂隊,落得這個下場,我們作為香港人,難道有不支持的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