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血腥鎮壓「二二八事件」,今年踏入70周年,一班居住在美國紐約的台灣僑胞,擬舉辦大型紀念音樂會及電影放映會。作為活動年青搞手之一、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台灣移民廖士敦(Winston)認為,除悼念慘劇死傷者外,更希望透過悼念活動,讓新一代了解到民主對台灣的重要性。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發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今年已滿70周年。除了台灣本地外,海外各處亦安排各類型悼念活動。其中,大紐約區台灣同鄉會(TAANY)將於周日(2月26日),舉行三小時大型紀念音樂會,並且連續多日放映與「二二八」有關的電影,如《悲情城市》、《天馬茶房》等。
紐約出生及長大的台灣後裔廖士敦,是活動搞手之一,他同時兼任紐約台灣會館副會長。雖然成長於與台灣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國家,但只懂聽、不懂看中文的廖士敦指,「二二八」事件對他有深刻影響,「同齡朋友可能不知道『二二八』是甚麼,但家人在我小時候已向我灌輸台灣歷史,『二二八』猶其深刻」。
廖士敦認為,此70年前在台灣發生的慘劇,除代表白色恐怖時期的開端外,對他來說,更重要是台灣人對民主追求意識抬頭,「(二二八)後台灣開始出現公民意識,一路以來克服各種困難,終於獲得我們現在享有的民主」。廖士敦說,希望青年一代以至美國市民,能夠從「二二八」紀念活動中,認識到民主制度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
事實上,為吸引更多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台胞參與紀念活動,音樂會特別邀請兩名嘉賓,以英文探討「二二八」對台灣發展的影響。其中包括專門研究台灣歷史的東北大學(Northeasten University)博士Jonathan Benda,以及長島台灣教會林珊宇牧師(Shirley Lin),分析「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後果。
台灣會館理事長方秀蓉表示,該館自1980年代起,每年2月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自今已有30多年從不間斷。她透露,現時仍有不少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的幸存者在美國生活,但大多因年紀老邁而不能出席活動。方秀蓉又指,事件已經過去70年,「我們要學懂原諒,更不能忘記」。
「二二八事件」70周年紀念活動詳情:
2月26日下午3時至5時
地點:紐約法拉盛台灣會館
活動內容:
大紐約區台灣同鄉會合唱團聲樂表演
Jonathan Benda博士演講
李文欣舞蹈表演
林珊宇牧師演講
蕭泰然三重奏表演
電影放映會時間表:
《天馬茶房》
2月24日下午2至5時
紐約法拉盛文教中心
《超級大國民》
2月25日下午1至3時
紐約法拉盛台灣會館
《悲情城市》
2月25日下午3至6時
紐約法拉盛台灣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