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 - 唐顧

煙 - 唐顧

清代文獻中常見鼻煙。原是西洋貢物,裝在小玻璃瓶裏供人熏嗅。後來漸漸普及,士人屢屢用之。據說提神醒腦,未必有據可依。吸入乾粉,引起噴嚏,使人通氣的過程,倒是屢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煙既普及,鼻煙壺也成了玩物。曾有學者專門撰文,說明列朝清帝何以頻頻拿鼻煙壺賞給臣工。區區小件,居然外用於敦睦邦交,內用於激勵士氣,可知它一度十分流行。上等人家或者不太稀罕,普通家庭仍覺得是好東西。宋翔鳳從族叔那裏得了一個瑪瑙鼻煙壺,就曾作詩讚美之。先說煙之流行,「嗜好遍童老」,「笑似食求飽」。再說東西新奇,「世人好未久,篇章此猶少」,因此要專門作詩,為後世留下談資。
一樣是「煙」,鴉片流行稍晚,同樣大行其道。罌粟本來只是中國人家庭院中最常見的一種花兒。可是它流入西洋,批量開花結子,一夜間就從天使變成了魔鬼。它的危害有目共睹,作詩詈罵者倒比讚譽鼻煙的多多了。宋翔鳳去過廣州,曾親見煙館開門迎客。裏邊房櫳深掩,銀燈高照,男女雜處。一口煙下去,「謂可散鬱紆,又足平輕躁,更云去宿疾,精神振衰耄」。諸般好處嘗過,一旦上了癮就再難拔除。它使人形容枯瘦,涕泗交流,金錢散盡,志業消磨,最終淪為行屍走肉。人人如此,便成社會痼疾。宋氏還是有志的士人,他大聲疾呼,希望士農工商各歸本業,遠離誘惑,又希望家庭中父兄約束子弟,不叫他們閒逛墮落,一腳踏進煙館。
只是在現代人看來,皇上賞賜的鼻煙壺沒什麼稀罕,鴉片成癮的鍋,也不能都讓老百姓自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