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中國網絡文學近年勁好賺,去年內地網絡作家收入頭三位為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辰東,收入分別達1.1億(人民幣.下同)、4,600萬和3,800萬元。
大量山寨網存在
至於內地最大網文平台,騰訊(700)旗下的閱文集團擬分拆來港上市,有媒體估計上市後市值最高可達900億港元,預料將成市場焦點。但火紅背後,內地網文經濟亦有諸多暗湧,包括政策打壓,盜版猖狂,創意枯竭,整個行業其實危機四伏。
內地網絡文學規模驚人,據官方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字,去年網絡文學用戶達到3.33億。其中單單閱文集團,其網站就聲稱有400萬寫手,擁有1,000萬部作品。網絡文學在中國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實體出版審批嚴格,讀者轉而在網絡世界尋求精神寄託。
目前在內地網文平台,每部小說通常頭10萬字免費閱讀,之後收費為每1,000字收3仙,作者通常可分一半。但由於大量盜版山寨網站存在,業界估計付費讀者可能不到一半。
內地網絡小說主要收入來自版權改編(業內稱為「IP」)。例如《花千骨》改編成為遊戲後,每月收入超過2億,其後在2015年改編為電視劇,網絡播放量超過200億次,創中國電視劇之最。
面臨不少政策風險
近期在騰訊熱播的《鬼吹燈之精絕鬼城》,之前曾改編為電影《尋龍訣》和《九層妖塔》,其間更有無數改編遊戲上市,令作者天下霸唱每年收入過千萬。
不過,風光背後,網絡文學亦面臨不少政策風險。在2014年,內地發起「淨網行動」,數以百萬計涉及都市寫實的網絡小說被禁,新浪讀書網10位工作人員被警方帶走,之後被吊銷牌照。在政策打壓下,內地網絡小說現時主要集中在玄幻、仙俠類等風險較低題材,更由於這類題材容易改成遊戲、影劇,亦是網絡寫手的主攻範疇。去年內地網絡作家收入頭幾位,全部是專寫該類題材。由於題材局限,不少網絡小說千篇一律,甚至互相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