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謝霆鋒近年拍入廚節目經常要拋鑊,看起來效果的確很型,不過代價也不少。如果拋鑊手法不對又或太長時間,便有機會弄傷手。其實拋鑊不是廚藝表演或中菜廚房才會用到的入廚技巧,是真的有實際用途的。入廚數十年的梁輝雄師傅表示,拋鑊的作用等於用鑊鏟將材料混合均勻,不過一邊開火,一邊拋鑊,食材受熱程度會更均勻,炒出來的香氣會更佳。
拋鑊最常用來做快炒,像乾炒牛河、炒牛肉等便會用到這方法。可是中式廚房用的生鐵鑊重三斤十二両,長年累月拋鑊,真的會易受傷,所以梁師傅說平日廚師拋鑊時,並不會完全離開鑊架去拋,「一般會把鑊貼住爐圈,然後會篩鑊,做到拋鑊的功效。」梁師傅說,拋鑊之所以會受傷,很多時都是用力不對,用死力。「如果經常離開爐邊,手便要費很大力氣,如果不懂運用虎口的力,便很易受傷。」
在拋鑊的時候,師傅會用食指和中指挾好毛巾,拿穩,才會握鑊。拿鑊時是把虎口握住鑊耳和鑊邊的位置,底部靠拇指以外的四指發力,然後拉住鑊耳前後移動,這樣一拉,食物便向前拋。只有在打芡或上碟時,才會整隻鑊離開爐頭。凌空拋鑊要一兩分鐘內完成,不然長此下去很易受傷了。西菜亦會用平底鑊來拋鑊,海景嘉福洲際酒店行政總廚Chef Graham Brust表示這烹調技巧是Saute(法文),是跳的意思,是淺炒,目的是讓所有材料同時受熱,所有味道可以融合得更均勻。通常會用於像這次他示範的炒野菌,或翻熱已熟的食材時用,讓食材受熱平均又不會焦。拿平底鑊時要握柄的末端,然後推前拉後的拋,食物便會同時拋起和落回鑊中。如果上下拋的話,食物會亂飛。
記者:謝翠玲
攝影:潘志恆
編輯:梁浩維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