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難逢 - 邁克

機會難逢 - 邁克

缺乏文化修養的半票觀眾就是這樣:瑪嘉露娃版《舞姬》,除了《魅影王國》任誰都入心入肺,我印象最深的是婚禮的大地震,神殿石樑石柱慢鏡頭從天而降,舞台效果之佳錄影捕捉不到,每次看現場目定口呆。可能限於製作成本和方便巡演吧,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的處理比較簡單,有粥食粥有飯食飯,以顫抖的艷紅布幕代表熊熊烈火,冤魂發威,自私的女人和把心不定的男人轉眼化為灰燼,一樣令我驚嘆。地震和火本來就有不解之緣,譬如上世紀初三藩市那場人人聞之喪膽的自然災難,據說最具毀滅性的並非大地震盪的一刻,而是之後祝融的橫虐,大部份灰飛煙滅的建築物不是被震塌而是遭燒毀,諱忌將「地震」宣諸於口的市民,一直稱之為「大火災」。
不過替他們計算佈景運輸費大概杞人憂天,四日五場演出,主角卡士統共三生五旦,富麗堂皇的服裝換了又換,單是祭司和王爺那幾套大袍大甲大頭盔加起來就成噸重,可想贊助商非常慷慨。最嘆為觀止的,是人山人海的一團只跳《舞姬》,另外飛了二團演出雜錦節目,雖然說青春組只得十六舞者,大嘥的花開兩枝畢竟教環保人士肉赤,我就不信一團的阿哥阿姐不會跳巴蘭欽和杜亞陶,何必這麼勞師動眾?看見地鐵燈箱五顏六色的海報,忽然如夢初醒:二團其實是包浩斯的文化大使,肩負推廣二十世紀德國最矚目美藝學派的重任,七七年首次重排的《3·芭蕾》,隔了四十年再現舞台,這樣的節奏一生人最多只可以遇上兩次,不是名副其實的機會難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