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屆政府視房屋政策為「重中之重」,但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房屋土地政策上,未有太多着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未來5年私人住宅單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2.03萬個,比過去5年增加約七成。
公營房屋供應方面,2016/17年度起5年內,房委會及房協會興建約9.4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包括2.26萬個資助房屋單位。
擬建9.45萬公屋單位
陳茂波昨日發表現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在房屋用地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未來3至4年可供應市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約有9.4萬個,是自2004年9月以來新高。
陳茂波表示,未來5年私人住宅單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2.03萬個,比過去5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增加約七成。
公營房屋供應方面,2016/17年度起5年內,房委會及房協可興建約9.4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資助房屋單位約有2.26萬個,包括未來兩年推售約7,100個單位讓無殼蝸牛上車,當中不乏市區靚盤,包括啟德發展區首個居屋項目、彩虹彩興路及長沙灣的居屋項目。
為應付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簡稱長策會)提出的10年建屋量,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4年底宣佈設立房屋儲備金,將270億元投資收益撥入儲備金,應付未來興建公營房屋開支;其後更再注資約450億元,目前儲備已滾存至約740億元。
不過,陳茂波昨日未有宣佈再額外注資入房屋儲備金,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參考房委會今年初公佈的財務情況,當時房委會指未來5年有足夠開支應付建屋及保養維修工作,加上房委會至今仍然未有向立法會申請從房屋儲備金撥款,「所以今次預算案未有再額外注資入房屋儲備金,將資源運用在其他地方」。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