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接任財政司司長後第一份財政預算案,是一份沒有任何「驚喜」的看守政府預算案,然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偏持相反意見,聲稱預算案在「教育、醫療與福利大額投資……毫無看守政府的心態」,完全不知從何得出上述結論。
陳茂波在記者會上說出了真相:「有人建議在政府有大量盈餘下大量派糖,為自己賺取更多民望,但我並冇咁做。」政界多年盛傳梁振英力主派糖,卻為「守財奴」曾俊華所阻擋,陳茂波終於「坐正」,結果仍是雷聲大、雨點小,減上年度薪俸稅、來年四季差餉、多一個月綜援等弱勢人士津貼,調整薪俸稅邊際稅階等,對市民實質的幫助不大,除了張建宗在自吹自擂之外,各界一致認為「冇料到」,甚至連親政府政團也諸多批評,如李慧琼批預算案無提及N無人士及公屋免租,陳克勤批評減電動車免稅額有損車主購車意欲,鍾國斌批預算案比曾俊華時代更保守,工聯會批未有提高供養父母與子女免稅額。
小市民只能吃餅碎
然而,當大梁粉陳茂波「坐正」也想不到解決香港問題之法,現實真正的問題是,政治問題只能由政治解決,而無法透過財政方法去解決。財政預算派了錢,但錢如何能夠令小市民受惠呢?學者以至政黨倡議一些涉及公共開支的政策,但這些政策推出後的漏洞,卻製造另一堆問題,例如商家必然看準商機,處心積慮去賺盡政府的財政援助,處於弱勢的小市民,永遠都是只能吃餅碎的最後受益人。
就以電動車稅務寬減為例,減稅的原意是為了空氣質素,結果造成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六十幾萬至上百萬的豪華電動房車,由於同級數的房車有接近一半的車價,本來是政府稅收,結果為空氣污染的減免,變成了汽車公司推出「一世免費充電」的促銷手法,變相用公帑補貼私營公司賣車賺錢,以至鼓勵私家車車主免油費多開車,完全失去其環保的原意,不但令市場不公平競爭,更令私家車數字不斷上升,同時因周邊設施如停車場不足,令塞車更嚴重,空氣污染不減反加。
幼兒教育的學券制,如今變成「幼兒產業」,家長爭相追逐「拒收學券」的名校幼稚園制,更巧立名目向家長增收幾倍雜費;醫保未推行已爆出保險公司與醫生為住院需要濫收費用益「醫療產業」的爭議等。無數例子說明,政府即使派錢,但由於政治體制局限,變成各家爭逐瓜分的利益大餅,更引來官商勾結的指控,而且反過來害小市民面對一個更扭曲的市場,杯水車薪甚至得不償失。
餘下唯一最「現實」的做法就是直接派錢。但香港大部份的政團以至學者,都痛批派錢是不負責任;何況此財政預算不但沒有這方面的計劃,反過來再提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成立稅務政策組,重提研究擴闊稅基去增加政府收入,這就是全份預算案更魔鬼的一句──所謂擴闊稅基,即意味社會大多數的「窮人」沒有「交稅」(直接稅),即陳茂波不但沒有打算減少市民在日常生活開支,如房屋開支的間接稅,反過來還要研究如何令更多市民,被納入這個年年低估盈餘的稅網。
上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雖然連續三年都回應過擴闊稅基問題,但一直對此有保留,說這不受市民歡迎,因此沒有推出。陳茂波一上任就立即成立委員會,再翻查他2006年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時,一直力主擴闊稅基,支持開徵銷售稅,可以想像的是陳茂波繼續就任財政司司長,則香港開徵被稱為「全民萬稅」的銷售稅,只是時間問題;對比於派錢多與少,這才是香港小市民最需要關心的Greater Evil!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