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給我一匹馬 - 鄧達智

不如給我一匹馬 - 鄧達智

散步途經垃圾站,看到一匹幾乎真馬大小膠製道具馬,想起父親曾經與我的矛盾。
……不如給我一匹馬……
曾經向我父親說過這句話。
絕對一片好意,給兒子安排一輛代步汽車。
關鍵:受,不受。
當年,我不受,讓老豆勞氣了好一陣子。
歲月往後的訓練,原來不少人、事、物關係,建築在受與不受的平衡。
21歲,父親當時來加拿大參加五姐婚禮。跟我說:送你一輛汽車作生日禮物如何?
地大北美洲當年汽車大多用來代步,不少剛過十六歲考得駕駛執照少年,立即擁有平價二手車、三手車。汽車那時並不特別矜貴,用作炫耀的成份較少。
父親送汽車給兒子作禮物不出奇,錯愕以為他懂我不喜歡物質負累、拒絕與機器過份親密。
沒所謂,父母不一定了解子女心事,那些年的少年上中學之後已算半個大人,基本自負盈虧,硬淨的打落門牙和血吞。今天新人類小鮮肉、小雪花大不同,舊時何來那麼多關注?
父母製造子女數目比今天多好幾倍,又須謀生疲於奔命,講什麼親子關係?
一天未必溝通十句話。
老師的責任主要教曉你功課,賞罰分明。無人管你心理狀況,誰留意閣下弱小心靈?好運遇上關懷學生猶如自己子女的老師,是絕大的福份。
成長,是一條自我尋找的路。
「我不要車,不如給我一匹馬;不然單車,二手無所謂。」
這答案父親聽來甚突兀,這兒子好不怪誕,誰家的少年不愛汽車,為啥我家的怪胎寧要單車、寧愛馬?
不少愛情亦如是,給你至好你不稀罕?你怎會不接受?難道我不值得?
何必妄自菲薄?
你願意給,人家不受,何必難為別人矮化自己讓心裏極端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