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早前破獲一個涉案金額過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詐騙貸款集團,揭發在有「豫西小香港」之稱的河南靈寶市一家煉金企業,原來長年製造假金向金融機構作質押詐取貸款,金額龐大,連本港金飾業者都說相當少見!兩名是兄弟關係的主犯已帶同老父潛逃海外。
內地《財經》雜誌前日報道,河南靈寶市故縣鎮的博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博源礦業)長年製造假黃金,並以假金磚向河南及陝西多個金融機構進行質押,換取貸款,涉案款項超過138億元(約156億港元),其中單是陝西潼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下稱潼關信合)就被騙取110億元(約124億港元)。
一塊「金磚」僅38%真金
據公開資料顯示,博源礦業於2007年就已經成立,股東為張淑民、王學文、徐建波等,而張淑民更兼任董事長,他們都是河南靈寶人。據報道,早在2005年,張淑民和王學文就已經研究到製造假金的方法。他們在故縣鎮的工廠設立兩間平房用於製假金,手法是製造一塊5公斤的「金磚」,當中只有38%的含量為真金,62%的含量則為價格便宜的金屬鎢,他們用真金在外層包裹着核心的鎢,令普通檢測儀器無法驗出裏面的鎢,就連《財經》的報道都稱「檢測方法落後於製假術。」
而亦因博源礦業得到靈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認可為煉金企業,股東在被騙的金融機構又有熟人,所以長年來都能成功犯案。據知,案中主要由張淑民的弟弟張青民出面,用上70多張身份證,向多個信用合作社以假金質押貸款,隨後他們就以騙取回來的金錢,用作投資,業務涉及房地產、黃金冶煉、金融等領域,包括在深圳掛牌上市凱瑞德(002072.SZ),而早年金價持續高企,亦令他們能不斷以高價循環借貸,直到金價下跌,難以抽身才揭穿。
去年5月,因為潼關信合無法聯絡用了價值約2,000萬元(約2,260萬港元)的黃金作質押借貸的張青民,才發現黃金摻假並於該月19日正式立案,但卻被張淑民及張青民逃脫海外。內地業界指,由於地方的信用合作社並沒有如銀行一樣嚴謹的制度,故多出現「一把手」說了算的情況,這次亦有多間涉事的金融機構高層被捕。
周生生高層︰重量與金相若
另外,在《財經》原來的報道更指,博源礦業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的供貨單位,一時令財經市場震驚,但交易所昨就發聲明否認。
周生生(0116)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對本報指,本港過去都有零零碎碎的假金案件出現,但這次涉及過百億元的案件就相當少見。他又指以鎢製造假金「近幾年比較常見」,因為重量與金相若,但相對便宜。在消費者立場,他直指要準確分辨真假金是「強求」,建議消費者應光顧有信譽的商店。
《財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