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中國化或推進至軍艦命名。台軍向美國採購兩艘派里級(即台灣成功級)巡防艦,下月將移交台方。台國防部去年曾擬循軍艦命名慣例,用清朝駐台首任巡撫劉銘傳,與抗日人物丘逢甲之名命名兩艦,但因綠委政治干預作罷。
軍方後來欲以中國近代航運及海軍奠基人沈葆楨,及民國初年台灣抗日志士羅福星之名命名兩艦,又遭民進黨立委質詢;身為沈葆禎後人的前駐美代表沈呂巡也認為,大陸軍方同尊沈葆楨是近代海軍之父,用葆楨來命名「以後就難發炮」。
台灣現役成功級巡防艦都以中國歷史名將命名,包括成功、鄭和、繼光、子儀、張騫、班超、田單等;而拉法葉(康定)級以省會都市命名,如康定(民國西康省會,今四川甘孜)、西寧、昆明、武昌、承德等。
倡按當地名人地名命名
自陳水扁時代開始興去中國化,台聯立委在立院國防委提議,要求軍艦以本地名人地名命名。2014年海軍自製導彈巡邏艦,以四川沱江命名曾招批評。軍方解釋原沱江艦曾是金門之戰功勳,加上蔡英文登艦視察才平爭議。
台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