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蝴蝶飛吓飛吓」暈浪貼打孖用 女童中毒生幻覺

「好多蝴蝶飛吓飛吓」
暈浪貼打孖用 女童中毒生幻覺

【本報訊】郊遊本應樂融融,不過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發現,去年有部份中毒個案在郊遊期間發生,樂極生悲。有家長為參加學校旅行的年幼子女貼上暈浪貼出門,但因時間太長,皮膚吸收過量化學成份引致中毒,出現幻覺;亦有年輕男子為近距離拍下毒蛇「飯鏟頭」的形態,反遭毒蛇噬傷手指,留下永久疤痕。
記者:于健民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副顧問醫生陳志強指,公立醫院去年共接收4,126宗中毒個案,數字較前年升96宗;當中36人死亡,與前年的31人相若。
他指,雖然中毒個案沒有明顯的升跌,但有部份個案在郊遊時發生。如去年3月就曾發生罕見病例,一名家長在其6歲女兒的耳背貼上兩片暈浪貼,預防愛女參加學校旅行時「暈車浪」。
大約8小時後,女童開始神志不清及出現幻覺,「覺得有好多蝴蝶飛吓飛吓」,家長立即帶她到急症室求診。
陳志強表示,急症室醫生發現該名女童耳背有暈浪貼,遂替其取下,過了一段時間後,女童神志逐漸回復正常。
他指,該款暈浪貼有「東良菪鹼」成份,只見於成人用暈浪貼,因為成人皮膚能夠阻隔其毒素入侵身體,但12歲以下兒童的皮膚較薄,毒素有機會經皮膚入血,引發視力模糊、血壓上升、小便困難等症狀。

近攝飯鏟頭 少年被咬指

他建議家長在選購小童用暈浪貼時,避免購買含有該成份的暈浪貼,應改買含薄荷、香薰油等的暈浪貼,「又或者畀暈浪丸小朋友食」。
另外,中心去年亦有接到遭蛇噬咬而中毒的個案。中毒諮詢中心顧問醫生謝萬里引述個案表示,一名17歲少年在去年11月到郊外遠足時遇到毒蛇「飯鏟頭」,想用手機近距離拍攝,但不慎驚動毒蛇;該少年的左手食指遭噬傷,需即時到急症室接受血清治療。
謝表示,由於「飯鏟頭」毒性強烈,血清治療作用不明顯,翌日該名少年的左手手指及手掌發黑、腫脹,顯示毒素有擴散迹象,先後接受手術消除毒素及植皮才痊癒,但手指留有永久疤痕。
他重申,很多出沒郊野的蛇都帶有毒性,市民應盡量遠離,「更加唔好近距離影佢哋。尊重大自然(及動物)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