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破底價未必最抵,至慳價又未必幫你慳多啲。在基層社區服務十多年的社工李炳輝(Matthew)眼見低收入家庭生活負擔重,最近跟社工朋友成立社企「良由集貨」,「現時很多扶貧政策都是派錢,是有用,但基層開支都很大,無論提供現金援助多少,左袋入右袋出的情況下,租金使費都用得七七八八。」Matthew於是向供應商取貨,以較低價格拆售予基層。
早前Matthew在非牟利機構領袖培訓計劃中認識同是社工的拍檔,二人做基層服務工作超過十年,清楚低收入家庭面對的問題,於是合資辦社企作支援,Matthew分享:「現在周圍都是連鎖集團,特別是新落成的公共屋邨,那些地方沒有墟市、小店和獨立地舖,只有大商場內的超級市場和連鎖零售店,物品價格都被嚴格控制。」
社工自資 街坊需自備容器
為了令物品價格下調,「良由集貨」會直接聯絡批發商買大裝日用品,再拆散以零售價賣給街坊,白米、食用油、豉油、通粉、洗衣粉、洗潔精和沐浴露等都賣過。「我們跟不同的社區組織和非牟利機構合作,熟悉當區居民需要之餘,也透過他們發佈消息和借用場地,不用付租金和廣告費。」貨品拆散再出售,市民購買時需要自備容器,「並非新的概念,其實跟舊時米舖和雜貨店的模式一樣,既環保又便宜。第一次開檔時,居民都不習慣自備樽和袋子,但他們第二次已經學會了。」Matthew正計劃定期在深水埗、葵涌和屯門等地區擺檔。
平過超市 深水埗屯門擺檔
「良由集貨」去年中才正式運作,還未有辦公室,擺檔像打游擊,上個月深水埗,這個月就來到第二次擺檔的屯門寮屋村落嚤囉山村。Matthew去年透過仁愛堂的社會工作幹事甘根明(甘Sir)認識這地方,「我們也想服務偏遠地區,嚤囉山村在工業區旁邊,附近甚少商店,村民要購物,最近都要行20至30分鐘到新墟市中心。」甘Sir也分享說:「部份長者行動也不太方便,惟有拖着手拉車慢慢行過去。他們會一次過買很多袋東西,見過他們買十多袋,都是蔬菜和白米等生活用品,有時甚至託街坊幫手買。」
「良由集貨」去年曾經在嚤囉山村擺檔,街坊見他們再來都表示歡迎。今次再買食用油的蔡生於1992年搬入嚤囉山村,20多年來都要去新墟買日用品,「行得快都要15分鐘。」,不過更重要還是品質和價錢,「上次買過後覺得好吃、油煙也少,價錢真的便宜,五公升才賣70多元,外面至少要90多,甚至過百。」也有平時習慣去超級市場買菜的主婦見Matthew的東西便宜,就買了洗衣粉、洗潔精和螺絲粉。
記者:列淑華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禮康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