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部份道路或將「一國一制」,實行內地的右上左落駕駛規則。運房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港珠澳大橋的相關法例修訂文件,指為保障行車安全,建議在香港境內的大橋接線段實施內地法規,將大陸制的右上左落、交通標誌及道路標記寫入香港法例。有議員擔心事件會影響一國兩制;中港司機則認為修訂與行車安全無關。
記者:梁御和 張文鈴 鄭啟源
中港兩地的駕駛規則不同,根據香港法例,道路的「慢線」位於最左邊,「快線」則在右邊,並採用「左上右落」方式;內地則完全相反。運房局文件解釋,由於港珠澳大橋主橋和香港段連接路均為時速100公里的快速公路,駕駛者一旦到達兩地的交接點,車輛或需在高速行車情況下切線,造成安全問題。因此建議在香港口岸人工島上的車輛通關廣場以北實施右上左落,銜接內地行車安排。
由於涉事地段位於香港境內,當局建議修訂法例,包括加入適用於右上左落的駕駛規則、交通標誌及道路標記,如部份法例條文內有關「左」及「右」的描述。修例生效日期為今年12月15日。該局又強調此日期不等同大橋通車日期,僅為了確保有關交通安排的修例可於大橋通車前完成。
運房局又建議修例容許新界的士及大嶼山的士進入口岸人工島載客,市區的士則由於可在全港各區行駛,不需修例也可到達人工島提供服務。大橋通車後,現時青嶼幹線單向收費安排也將改為雙向,即進出大嶼山均需收費。
司機:同行車安全冇關係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公民黨議員郭家麒擔心修訂會出現「一國一制」問題,「當時講得好清楚,嗰一段係屬香港管轄範圍」,認為此先例一開,一國兩制在民生方面會「守唔到,蕩然冇存」。
他又指,大橋涉及中港澳三地,惟過往政府在立法會討論大橋問題時,從未提及行車方面的安排,「香港有份出巨額資金起一個道路,而行大陸行車方式,呢個係匪夷所思」。他批評,若政府是一早知道而沒有向立法會交代,「係隱瞞、誤導上屆立法會通過增加撥款」。
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表示,有關修訂對行車安全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係高速公路,右上左落或掉番轉,唔會覺得有大分別」。
蔣志偉又指,大橋通車後,主要使用者也是中港運輸業界,「跨境司機一早習慣兩地嘅駕駛規則」。惟他認為修訂也無可厚非,「一係我哋就佢,一係佢就我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