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腸鏡、胃鏡、白內障手術雖是私家診所及醫院常做的較低風險手術,但並不代表無住院需要。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以白內障手術為例,不少長者因認知障礙症或白內障有併發症風險,必須入院接受全身麻醉手術並留院觀察,「就算保險唔包,(病人)都係要入院做」。
羅指除上述情況,若病人正服薄血藥,亦需在手術前1至2日入院調校服藥量,以減低手術風險,其後再留院一晚較安全。他指其診所平均每個月有1至2名病人需要轉介入院,「如果唔入院,係冇可能幫到佢哋做手術」。
至於大腸鏡及胃鏡檢查,本身是外科專科醫生的醫學會義務秘書林哲玄指,病人在接受手術前,需服用2至4公升瀉藥藥水,清理腸道穢物後才能接受檢查。
林哲玄指一般人在服藥後,會因不斷排便而感乏力、暈眩等,若病人先在住所服藥及排清穢物後才回醫院檢查,除了費時失事,也增加因四肢無力而跌倒暈倒等風險,若在醫院卧床一晚,由醫療人員照顧才是上策。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