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入伍24年 獲頒MBE 肥彭副官:揀多次都會當兵

【專題籽】入伍24年 獲頒MBE 肥彭副官:揀多次都會當兵

【專題籽:胚芽故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97回歸後,香港面臨巨變,講的不只是整個政府、政權,就連不太起眼、負責駐守香港的部隊,亦由英軍變為解放軍。曾為末任港督彭定康華人部隊副官、最後軍階為上尉的華籍英兵林秉惠(Albert),一生只打過兩份長工,一份駐守軍營,一份留守學校,兩份工作看似毫無關連,但原來當兵所學的原則、所遇的人事,卻是畢生受用。

七十年代,Albert在中環一間有名的洋服店學裁縫,收工到夜校學英文。一位在軍部做文員的老師說他一日到黑蹦蹦跳,適合當兵。碰巧軍部招人,就跑去應徵,「當時的recruitment interview(招聘面試)已經要用足全日,先睇談吐,講吓簡單英文,見嘅多數係鬼佬,問吓好common嘅嘢,之後再叫你落操場行幾步,好似步操,就咁揈手揈腳。」合適者會再做一堆體能測試同驗血,他笑說:「當兵又有槍燒,又有人工𢭃,好似搵到我嘅career。」學兵月薪為$624,經過21至23周訓練,便會升為三級兵,月薪$684,比其他工種吸引多了。唯一令Albert無法適應的,是學兵不能自由出入軍營,「星期五晏晝就可以返屋企,但星期日晚就要返去報到。」幸好這種硬性規定只維持短短數月。

年屆65歲的林秉惠(Albert),穿起軍隊禮服仍氣宇軒昂。

Albert(右)在解散會操向彭定康解釋流程。

Albert(右)為彭定康華人部隊副官。

1997年解散會操,Albert擔任彭定康的中文繙譯員。

肥彭主動與Albert全家合照,Albert受寵若驚。

華籍英兵 官至上尉駐守昂船洲

後Albert被調往運輸部隊,連開巴士、貨車都有得學:「軍隊係唔吝嗇咁去訓練一個人,總之佢訓練到用得番你就得㗎嘞。」後來他再升任為三軍司令司機,戴卓爾夫人來港都是他載她四圍去。為皇室開車,除了要求軍階與技術外,還要通過品格測試,是對司機的一種肯定。他在運輸部隊服役18年,離開時已是沙展級。
在軍隊裏,如果軍隊指揮官覺得你有潛質,會有好多栽培機會。Albert在1982年至1985年間,經常報讀軍隊內不同課程,如Education for Promotion Certificate(EPC)、EPC Advanced Level(EPCA)等,要讀英文、算術、軍隊理論、人事共四科,即升職入場券。當時指揮官跟Albert說:「EPC唔係你嘅target,EPCA先係,我要見到你四科pass。」Albert 36歲就完成EPCA課程,再考軍官。八個人爭三個軍官位,Albert是當中最年輕、階級最低,卻同時是成績最標青者,升到上尉時更多次離港受訓,包括到英國BBC與其他公務員受訓,後來駐守昂船洲,順理成章成為專責應付傳媒及訪客的發言人。Albert說來都有點得戚。

肥彭邀合照 「真係好光榮!」

在軍隊解散前18個月,Albert也任華人部隊副官,負責向時任港督彭定康滙報,「主要嘅工作就係當港督有任何訪問,或者參加閱兵,我就要向佢簡介成個活動嘅流程、有乜人要見。」在1997年的軍隊解散會操上,Albert一直在彭定康身旁,「佢負責英文講詞,我就做中文繙譯,佢講一段,我講一段。」令他更難忘的是彭定康主動要與Albert全家合照,「當時佢親自走埋去我屋企人度,嚇得我!真係好光榮!」Albert又曾在1991年調往香港義勇軍擔任指揮官副官,工作四年多。部隊面臨解散,需要處理大量軍備,連星期六日都在工作,指揮官推薦他拿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當時係畀埋四張機票我,請晒我一家四口過去。」
退役廿年,現屆65歲的Albert對當年軍隊解散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入伍廿多年可曾後悔?他毫不猶豫:「我自己都喺英軍服務咗24年,交咗唔少朋友,有唔少嘅感情。其實好多技能都係喺軍隊學識,我對軍隊嘅生活好留戀同懷念。如果你真係畀我再揀多次,我都會揀再當兵。」

軍隊常有不同訓練,圖為水上求生訓練。

Albert(右)曾擔任三軍司令(左)的司機。

Albert(中)加入軍隊時完全不諳駕駛,後來卻成為軍隊的教車師傅。

記者:李煒汯
攝影:許先煜(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浩維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