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期又無期 - 蔣芸

生死有期又無期 - 蔣芸

常對自己及其他上了年紀的朋友說:要小心呀,走路不要摔交,能用上枴杖就用,沖涼時尤其要防地滑,一不留神……。
不久前不是有位還不到八十的老人家因為一跌一命嗚呼嗎?
話猶未完,旁邊一位老友冷冷的說:你怎麼知道是跌死的?
報上這麼說的……。報上說的也不見得能全信,那你說……他就說難道不可以是嬲死的、激死的、怒死的……除了上述的似乎是以假設的語氣說出的話,再也問不出什麼了。
希望他只是單純的分析老朋友死因,其實臨到人生最後時刻有千百種可能,老死的、病死的,氣死的、不小心跌死的、意外身亡的,而最好的結局是無疾而終,又享長壽,像一百一十二歲的學者周有光。
最近朋友又談起一件預先張揚的壽元有時而盡,據說是還有三年就會離開人間的名人才子自己打出的預告。
人間別久不成悲,多少年不見的友人,有些聽人說起原來早已到了另一個國度,七十以後的年紀,四周充滿一種將要告別的氛圍,見一次面留下的問號多半是:還有再見之日嗎?下一次是何時?也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友人,不聞不問的,彼此都健在甚至在不遠處卻早已遠離;人生豈不是這樣,過了那道坎,不是那個村,不幫襯那間店,陽關道、獨木橋、長亭、短亭,山遠路遙還沒到盡頭呢,又有誰知道那盡頭?能預先知道的其實很幸運,從未打出預告的昨日還言笑晏晏,訂下有期後會忽然就不告而別。三年的預告,這一千多個日子,過一天少一天,在自顧不暇的年代,有誰能為誰挽回那或早或遲的人生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