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訪】
擁70年歷史的本港老牌金屬企業利記(637),現由創辦人第四代長孫女陳婉珊執掌,她回首當年接棒也曾感心灰意冷,如今她體會到兩代交接難免有爭拗,若下一代無意接棒,勉強加入「根本做唔到,返工好似行屍走肉」。
利記初創時,只有油麻地新填地街一家五金舖,傳至現任主席陳伯中已是第三代,陳婉珊為家中長女,1995年大學畢業後順理成章加入利記。回想剛回公司時「頭5年真係冇passion(熱情)……完全覺得公司唔關我事,冇歸屬感,只係幫爸爸延續希望」,若不是2011年她主理與外資夥伴合資設廠,感受到一手一腳建立業務,她可能會另謀出路。
她笑稱「爸爸最幫得我手,就係冇幫過我手」,父輩要求她從低做起,太子女要學習運送各種金屬時的紮作方法,以免途中左右搖擺致戳穿貨櫃,亦要面對拖欠貨款的客戶白眼,「你嚟收數,成日話老闆唔喺公司,後來先知道根本老闆就坐喺裏面。」
「冇熱誠好似行屍走肉」
她亦承認有灰心,「成日問幾時先可以離開貨倉?唔使再收數?」直至二弟、三妹加入公司,這位大姊稍改訓練方法,讓兩人在各部門有限期地學習,讓他們「感覺有將來」。
她體諒父親寡言,以行動教她營商。利記從70年前初創時只做金屬買賣,到她手上主理上市、自設金屬化驗所、商品期貨經紀服務,上一輩難免擔心,陳婉珊亦認同爭拗難避免,試行新猷的同時,她着意向父輩詳加解釋,減輕疑慮。陳慨嘆「好多嘢估計唔到」,有外來成員加入家庭會帶來不一樣的想法,最關鍵是家庭能否維繫本身的核心價值和保持溝通。
即使長輩渴望子女繼承業務,「如果佢唔鍾意,畀佢都冇用;冇熱誠根本做唔到,返工好似行屍走肉。」家族企業應善用外聘專才,補足盲點,避免令員工感覺高位全由「皇親國戚」霸佔,對前景失望。
記者:黃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