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為加快急症室第三類緊急病人輪候時間,成立快速評估及治療團隊,專門處理第三類緊急病人,包括長者發燒、氣促、心口痛、骨折等。病人分流站分類後,會直接進入團隊專區,由資深醫護初步評估及治療,加快處理流程。該院急症室每日約500求診人次中,一半為緊急病人,惟2014年僅53%緊急個案達30分鐘內見醫生的輪候目標,服務推出後達標比率增至去年67%;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由45分鐘縮至30分鐘。
初步診治照X光抽血
該院急症室顧問醫生白志誠表示,資深醫生及護士流失,加上經救護車送院病人增加,緊急病人數目不斷上升。為加快病人見醫生時間,快速評估團隊會為緊急病人初步評估和診治,即時安排X光等檢查,之後才由急症室醫生接手後續治療。他舉例骨折病人以往分類後要輪候到診療室,讓急症室醫生診斷,由於人手有限,醫生又要處理不少危急病人,隨時要忍痛等30分鐘以上。但現時團隊留守專區,病人不用等太久可見醫生。
急症室資深護師黃智業表示,急症室「樽頸位」為等抽血報告,「一般要2至3個鐘先出報告,係治療區抽咗血先就早啲有報告」。
白志誠補充,服務現時只在周一至五早上10時至傍晚6時提供,服務時間內90%個案半小時見醫生承諾能達標,其餘時間沿用舊有流程,服務達標僅約一半,冀未來能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10時,但需要加入醫生及護士各一名。
■記者嚴敏慧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