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舒適抽七警水一事 - 徐緣

評舒適抽七警水一事 - 徐緣

剃刀品牌「舒適」抽七警水刪Post道歉一事,轟動網絡營銷界,令我聯想起上年的Lancome何韻詩事件,心裏感覺好不舒適。
據行內流傳的小道消息,兩個品牌情況有點相似,都是本地營銷隊伍死撐,但在總部施壓下被迫讓步。我相信這個說法,看看兩件事最後都以一個中英版本兼備的官式八股公開聲明作結,我聞到濃烈的官僚惡臭。識得欣賞敢言的何韻詩、懂得引發抽水的共鳴,本地的營銷隊伍明顯並不離地,深切體會香港扭曲良知與常識的政治生態,而且有點吉士,如無不可抗力的施壓,我看不到他們何以要自我審查或讓步。突然要抽Post跪低,違己所願,還要被網民鬧爆,我確信谷得最辛苦最想發洩的,一定是那班貼地的香港營銷隊伍。
總部或國際營銷部門與各國在地營銷部門意見相左,時有所聞。營銷,是一門必需準確掌握消費者心理的學問,各地消費者在文化差異下,所思所想可以大相逕庭,網絡文化潮語用字更演變急速,在地營銷部門要跟得上也見吃力,更遑論山高皇帝遠的國際營銷部門,對各地民情喜好,總部沒可能透過幾個所謂市場研究報告掌握得到。所以對於在香港畸形政治下,敢於觸摸政治敏感話題、起用政治敏感藝人,它們看不到在品牌形象確立上的正面作用,只覺得惹起了投訴及煩人的爭議。
公關部門在這類政治敏感宣傳計劃的介入或參與,也令營銷界更見保守。無意一竹篙打一船人,但我確認識不少公關部門及公司,完全跟不上今天的網絡文化,思想停留在九十年代。而最大問題是,即使有些公關大員真正明白香港撕裂的政治生態,自己也是網絡宅男宅女,但在判斷較敏感營銷點子時,永遠保守至上,安全第一。這些公關朋友把自己的工作,視為規避麻煩,減少爭議,而不明白在爭議中大聲表態,才是確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時機。公關部門的KPI,應要加入生意及品牌形象指標,才能讓它們有切膚之痛,看到品牌管理的大藍圖。品牌,就像一個人。一個凡就有爭議題目都閃閃縮縮的人,根本毫無魅力,毫無神釆。
線上博彩公司 Paddy Power 經常大搞富有爭議的踩界營銷,掌聲下偶有出事之作,但其Marketing大腦 Christian Woolfenden 明白爭議的價值:「When you play it safe you're the same as everyone else and the whole point about branding is to use the intangible to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because it's rare that you're the only brand in a category, you're always up against a handful of pretty serious competitors.」
美國營銷大師Philip Kotler的巨著《Marketing 3.0》,強調今天的品牌,必須有其價值觀。而我認為一個品牌的價值觀,包括其政治立場。很多人跟我說,香港不能玩政治抽水,因為藍黃兩立,必然得罪一邊,最好政治冷感隻字不提,便最吃得開,是搵錢機會最大化。這些人不明白,沒有品牌可以取悅全世界,在今天異常激烈的品牌競爭中,希望全城通吃,是癡人說夢。找到一班喜歡自己的死忠,已足夠養活一個品牌。有些人見大陸網絡憤青圍攻嚇到腳軟,但對品牌不一定有殺傷力,五毛水軍眾多扭曲了真正民意,那些罵日本仔罵得最兇狠的,還是靜靜地搶購 Sony。
七警被判有罪用來抽水是否適合,我想了好一陣子。凡是天災人禍,有人身體痛苦受傷的,以品牌名義抽水是大忌,因為給人的感覺,是在別人的傷口上掘金。所以盧寵茂跌倒受傷,有品牌抽其插水,實屬不智。但七警在今次事件上太明顯是濫用私刑,連我身邊一位最保守的警察朋友,也私下跟我說這行為越了界。夾硬將這件事美化成儆惡懲奸,是指鹿為馬。我不是說佔中者對,堵街者違法應當被捕,但拖進暗角毆打是另一回事。我認為今天對香港核心價值衝擊最大的,不是什麼政制之辯,而是愛國成為一種病毒,影響人的智商與是非判斷。在維穩和諧的前提下,一些錯得出奇的事,都要被建制一方說成是理所當然,民心所向。舒適這一抽,或許有人看成是幸災樂禍,但實質上是對社會指鹿為馬現象的強力控訴。一個在大是大非問題前也不敢哼聲的人,不會是有魅力的人;一個在大是大非問題前也不敢哼聲的品牌,不會是有魅力的品牌。
近年香港商界這些政治讓步事件,我看得肉緊。因為我知道每發生多一單,就會嚇怕更多的Marketer,未來的營銷宣傳只會越見保守,形成一種寒蟬效應。一個社會的悲涼,在於發生了不公不義之事,也無人敢於聲援。而商界作為社會一股重要勢力也帶頭滅聲的話,社會更見無望。以大陸為生意重心的品牌有所避忌,絕對情有可原。但無數以香港為根的品牌,沒理由成為混淆黑白的幫兇。什麼公益慈善的公關伎倆,都不及在大是大非上,敢於與中共這個高牆惡霸技安抗衡,為雞蛋一方打打氣。在政治烏煙瘴氣的香港,這才是真正的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魯迅有句名言:「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未來的品牌發展,在網絡文化催化下,將更重價值觀。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品牌,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我這個觀點,不敢自認曲高,但肯定和寡,老一輩的營銷人,都覺得這是熱血過頭,是生意大忌。
我爬到今天這個位置,觸目身邊商界高位者,親建制者多,政治冷漠者眾。但我不絕望,只盼望更多非建制有膽識擁抱普世價值的年輕人,努力上游,搶佔商界高層的位置,讓商業除了搵錢創富之外,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力量。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