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子已經唱完? - 林道群

老調子已經唱完? - 林道群

一早收到《蘋果》前老總鄭明仁兄短信,說是寫了篇文章談魯迅一九二七年在香港。因為還有兩天(其實就是九十年前的今天和昨天),新文化大旗手魯迅先生來到了香港,在上環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橫眉冷對殖民地政府的施壓,為香港新文學的開端作引路人。鄭兄還感慨一番,說時至今日,知道大先生在香港留下這足跡的人恐怕不多了。
鄭兄近年專攻香港文化史,前不久喫茶聊天,他說其研究專著快將面世,真可喜可待。鄭兄是有心人,他文章中說的魯迅在香港的舊事,散見於《略談香港》《無聲的中國》《老調子已經唱完》等幾篇文章,得鄭兄縷述前因後果,讀來竟有一種回到現場的在地之感。
只是,大先生當天演講雖然很有名,振聾發聵,卻不是沒有爭議的。「凡老的,舊的,都已經完了!這也應該如此。雖然這一句話實在對不起一般老前輩,可是我也沒有別的法子。」「在文學上,也一樣,凡是老的和舊的,都已經唱完,或將要唱完。」
因為我們知道,九十年過去了,老的和舊的好像並沒有唱完,也好像不會唱完。記得羅孚先生還在的時候,不論是他編的《香港的人和事》,還是他回應黃繼持他們的《追跡香港文學》而寫的《當代舊體詩與文學史》,好像都是想說,香港沒有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反而保留了中國文學的一絲血脈。說到當代中國的文學活動中,羅先生說:「舊體詩卻好像已被消滅,不復存在,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這就不僅香港一處為然,整個中國文學史,無論海峽此岸或彼岸,都是這樣。」
日前內地有盛大的「中國詩詞大會」,好事者把已舉辦了二十六屆的香港詩詞大會(其實我們叫全港詩詞創作比賽)拿出來,大大的恭維一番,這雖有點表錯情,但若說「凡是老的和舊的都已經唱完」,亦言過其實。我的學術界大師朋友態度更是既保守又激烈,他說「現在回過頭看,五四新文化運動真是多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