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阿蘇2月,火光燎原。燒到三米高的山火,延綿一個又一個山嶺。火舌整齊地劃成一個個圈圈,遠看就像聖誕燈飾一樣。這片火山下的草原,靠沃土千年來養活幾十代人。然而時代的演變,影響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腳步,雜草蠶食了草原。放一把火,不是為了破壞,而是令草原重生的第一步。
來阿蘇,看火山是指定動作。登上大觀峰的瞭望台,環顧世上最大的火山臼,宛如一個巨型湯碗。碗邊包住中間的盆地,上面一片廣闊草原,也就是「草千里」的由來。雖已立春,從高處看,草原還是金黃、焦黑一撻撻,未見新綠,雜草叢生。
作為過客,草原只是點綴火山的一部份,少有留意,它其實是阿蘇世代住民賴以為生的土地。全日本只有1%的用地為草原,大部份還是人工種植。阿蘇不但牧草地甚多,經歷多次大型火山爆發後,落下的火山灰,積成100米以上的礦物層。不只利於耕作,豐富的地下水可用以釀酒,對蓄牧業更是重中之重。一千年前阿蘇人已開始在這裏放牧,即使今日科技發達,當地的赤牛仍是走地的品種,出產Aso Milk的乳牛,亦因這裏的草含豐富礦物質,牛奶品質獲得國際組織iTQi頒發的三星「優秀味覺賞」 。
草原萎縮90% 野燒防止叢林化
隨着社會與生活模式的變化,根據阿蘇自然環境事務所的資料,全日本的草原面積萎縮了90%,阿蘇亦不例外。年輕一代都跑到城市去,越來越少人務農,沒了放牧牛隻把草地踏平、農夫割草球用作牛隻冬天糧食。少了天然的除草方式,草頭開始長高,久而久之出現叢林化。
「如果不做點甚麼,野草會不斷生長,草原會逐漸消失,裏面的生物也會遭殃。」來自阿蘇自然環境事務所的木部直美,多年來幫忙推行「阿蘇草原再生計劃」,當天在草原學習館為我們導覽,介紹整個草原生態,當中最關鍵的,就是「野燒」(野燒き)。
「要令草原重生,必先將之燒掉。」聽落好像很矛盾的概念,其實與刀耕火種有點類似。整個草原達22,000公頃(約2.8個港島),每年2或3月,雜草長至近10米高,在人手監控下將其燒掉,待至4月左右,泥土裏又會再長出新芽。其實當地農民自古有此習慣,但在高齡化及人手不足下,難度實在太大。因此自1999年起,當地開始招募義工,由一開始只得110人,到近年超過2,000人參加,每年可處理的範圍也變得更大,達到約5,500公頃(約1.3個南區)。
火燄高溫800度 義工唔易做
放一把火,聽落好易?事實上極其危險,近十年日本各地,就有7人因野燒而死。進行之時,火燄溫度高達攝氏600至800度。平日火勢一般以每分鐘0.2至8米燃燒,但受山坡斜度與風向影響,曾錄得每分鐘180米的最高紀錄。即使有消防及救護員戒備,火勢的突變與難測,也是防不勝防。所以在進行野燒的上一年秋天,要先「輪地切」,亦即在山野上製作防火線的步驟。義工會與草原與森林之間,剪出6至10米闊的空隙,然後幾日後將剪下的枯草一併燒掉,讓土地短期內不再生長。修剪的防火線達500公里長,到野燒時,便可防止火勢迅速蔓延。
到了每年2至3月,就到野燒的時節。每位參加者必先經過訓練,再穿上防護衣、帶備滅火棒及水袋。火槍隊先將草點燃,燒到些時才用棒及噴水滅火。義工與火種要有10米距離,並且有消防隊從旁監察。「野燒的時候,要爬上很斜的山坡,不容易。另外在濃煙之下,看不到身邊事物,如果不小心就會很危險。」於阿蘇地質公園工作的山內萬里子,雖不是阿蘇人,卻樂於參與其中。「你到4月再來吧。看到那片新綠,就會覺得自己做的,很值得。」她給我看往年的照片,面對熊熊烈火,日本人一樣會帶小朋友旁觀,讓他們了解、珍惜、保衞草原,回復本來的面貌,才可繼續取之有道。
阿蘇草原保全活動中心
地址:熊本縣阿蘇市小里656
時間:9:00am-5:00pm
交通:由JR阿蘇站前往,開車約10分鐘
網址: http://aso-sougencenter.jp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人士均毋須簽證
機票:香港至福岡來回機票連稅$1,344起
匯率:100日圓約兌6.8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Aso Geopark
記者:甄俊宇
攝影:林栢鈞(部份圖片由Higashikara提供)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