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C9手記:取消TSA之後…… - 高淑嫻

高C9手記:
取消TSA之後…… - 高淑嫻

吳得掂其實幫了幾位特首參選人一把,他強行實施TSA(現改名BCA),參選人只要提議取消TSA,便輕易獲取掌聲,但取消TSA是否就可以解決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是否就可以讓孩子愉快學習呢?
政府2004年推出TSA,其中一個原因,是2000年取消為升中派位而設的學能測驗,當年社會一致認為學能測驗只考推理題目,學生被逼操練無厘頭的推理練習,取消後皆大歡喜,但原來政府根本無想清楚取消學能測驗之後如何評核學校表現,又如何幫小學生派位升中。
於是,政府幾年後推出TSA及中一編班試等,TSA原意是評估學校表現,並非針對學生成績,但實行起來,學生成績變成評估學校表現的工具,這就變得耐人尋味了。

以投資做比喻,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某隻股票,首要考慮誰是大股東,要知道大股東是否領導有方,之後是觀察管理層是否「fit馬」,然後再睇產品或服務品質。舉例,無人會懷疑李嘉誠加霍建寧這個組合會令公司一敗塗地。
香港的教育制度偏偏調轉,揀學校,有多少家長先去了解校長是何許人,教育方針與行政管理經驗如何,學校又無列明全校教師資歷經驗,家長主要靠道聽途說學生公開試及派位成績去評估學校。
於是乎,學校自然要死操爛操學生去考公開試,務求將產品質素提高,即使底子不好,也要化腐朽為神奇,總之要產品(成績)見得人。

身邊有朋友的子女入讀一線名牌小學,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學校沒操練學生。原因好簡單,名牌小學的學生,多數家庭有豐富資源額外栽培孩子,孩子的中英數底子打得好,學校不用操,他們都可以考得好。
吳得掂一直叫學校不用操練學生,TSA只評估學校,這不就是重點嗎?難道校長明知學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未識,就直接推他們去試場,讓教育局知道他們多不濟嗎?
有曾經負責教育政策的官員朋友透露,TSA的原意是評估學校,若發現學校表現差,便派專家去了解情況,協助重新安排課程,但學校對此反應頗大,怕因此被標籤為唔掂的學校,結果,教學質素沒改善。
說到底,政府或下屆特首要想清楚,究竟要建立一個怎樣的教育制度,我不相信,單是增撥資源、取消TSA就能夠好好培育孩子。
可惜的是,數十年來,政府官員的孩子不是入讀國際學校,就是被送往英美留學,有幾多人真正明白作為香港父母的無奈。

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