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a因為失眠和社交恐懼求醫,不過細問之下,她還有其他抑鬱症的病徵,包括容易緊張,有強烈的負面想法,自信心低,情緒不穩定,容易哭,經常情緒低落,精神差,對周圍的事物沒興趣,少外出,避開見朋友。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因情緒不穩定,導致她經常對女兒發脾氣。女兒只有5歲,一旦Chiara情緒不穩,很小的事情也會令她動怒,轉瞬間就可能出手,但15分鐘後她又感到非常後悔。
其實Chiara也知道自己情緒有問題,但由於對藥物治療頗抗拒,她的一位朋友嚇她「藥物要食一世,又有不少副作用」,所以Chiara一拖再拖才求醫。服藥以後,Chiara 的病情有明顯好轉,負面思想減少了,焦慮情緒減退,凡事都沒有那麽執着,也開始再出席家人的聚會,最重要的是,情緒穩定了,少了在女兒面前失控。但因為她那位朋友經常嚇她,令她對藥物又起了戒心,時常「忘記」服藥,病情又反覆起來。
接着的一年,Chiara兜兜轉轉,試過大半年沒吃藥,到最後情緒狀態回到最差時,她才面對現實再覆診,重新服藥。過了兩、三個月,病情有起色,她信心又再動搖,又回復到服藥「食吓唔食吓」的情況,當她情緒再次變得低落,女兒跟她說「開心啲啦!」這句說話令她突然開竅,連幾歲大的女兒都看得出她情緒有問題,自己為何還逃避面對問題?經過這一關,Chiara才下定決心,要把抑鬱症治好。
接着的幾個月,她每天都依時服用處方的藥物,也多留意自己情緒上各方面的變化,醫生調校藥物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最近回來覆診,Chiara對醫生說,女兒說希望媽媽以後都可以保持現在的狀態,這句話給Chiara打了一口強心針。其實她需要服用的藥物不算多,病情也不算太嚴重,只要她能夠堅持服藥,應該很快就可以完成鞏固療程,把藥物停掉。
父母因為情緒病而影響與孩子的關係其實頗常見,輕則因沒精神少了關心,嚴重的可能因為情緒不穩,很小的事情就失控,多了打罵,雖然過後當事人往往會非常後悔,但始終對小朋友的心理和情緒,可能造成一定的傷害。讓當事人明白自己的情緒會如何影響到家裏的小朋友,可能會令他們鼓起勇氣,走出第一步,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