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文教師來示,說教員室裏有大學「漢語語言學及語言獲得文學碩士課程」招生廣告:「課程目的,據說是『提供漢語結構和漢語獲得的系統訓練』。先生知道什麼叫做『語文獲得』嗎?」
按英文有language acquisition一詞。查第五版《朗文當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language者,「語言」也;acquisition者,「獲得」也。詞典把language acquisition譯做「語言的習得」,但現代漢語人顯然嫌「習得」還不完全像英文,於是實行來個「語言獲得」。大學「漢語」課程,竟然以「語言獲得」為號召,還教什麼「漢語結構」,不如老老實實說:Let's learn English collocation and syntax(我們學習英文詞句結構吧)!
晉朝陶淵明有《和郭主簿》詩,詠歸園田居之樂:「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藉此忘卻官場名利)。」唐末司空圖則有《河湟有感》詩,詠古今無恥漢人:「漢兒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今天,大學「漢語」教授一定會說,司空圖以及陶淵明都未解「漢語結構」。陶淵明應該說:「弱子戲我側,語言未獲得。」司空圖則當然應說:「漢兒獲得胡兒語,卻把胡言作漢言。」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語言獲得理論研究》,堪稱現代漢語典範,有介紹說:「作者的目的,是向廣大讀者介紹語言發展心理學這一學科及其理論。」假如改說「作者的目的,是介紹語言發展心理學」十五字,那就比二十八字的原文差一大截,可見中文真不如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