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追源尋味】
潮州菜館最矜貴的材料是甚麼?潮洲州翅?錯。凍蟹?錯。馬友魚飯?都錯。答案是毫不顯眼的滷水。你一定想話我亂講,因為無論高檔的潮州菜,還是貼地的打冷,滷水菜一碟最多只是一、二百元,但一鍋香氣沉鬱、在燈光照射下清澈得泛微金黃色的滷水,潮州人視為潮州餐廳的靈魂,它更是滷水師傅的命根。低調得連名字都不願公開的林師傅,憑已故富豪林百欣家傳的滷水秘方,不用豉油只靠藥材、鵝骨、豬腩等幾萬元材料做的滷水香氣撲鼻,顏色偏淡,味道香醇。
「一鍋滷水是好是壞,不是看顏色。要深色有何難?加老抽便是了,要做到顏色透澈明亮如生抽,但味道又香又醇才考功夫。」潮廳行政總廚張林波(波哥)沒好氣的說,潮州菜如潮州人一樣踏實,他們深信擺盤是其次,食物的味道才最要緊,「因為我們的信念,令很多人覺得潮州菜是上不到大枱,宴客的話不會是首選。」他決心來個大平反,因為他知道潮州菜無論用料和烹調技巧都要求甚高,單從每間潮州菜館必備的一鍋滷水說起,便知道不簡單。
僅滷水師傅能碰滷水鍋 每日翻煮要夠醇
「一鍋滷水不但是潮州餐廳的靈魂,更是滷水師傅的命。」波哥一面認真說:「就算在同一個廚房工作,你八卦想揭開鍋蓋看個究竟,你未動手,滷水師傅已經紮行馬,誓死保護,行近一點都不行。」波哥說。一般潮州菜館有兩個滷水師傅,二人為師徒,一正一副,只有他們才可以碰那鍋滷水, 全因一鍋滷水由開始調校到可以用來烹調食物,所花的心機、時間和金錢絕對「嚇死人」,「經驗老到的師傅像我們的林師傅,花三萬多元買材料做到算好叻,六、七萬起一鍋滷水好平常,技術高的滷水師傅很難求。」他解釋真材實料的滷水不會放豉油,滷水成功還是失敗,顏色和香氣都靠開滷水時的那個星期,「每日放幾十斤鵝、鴨、豬腩肉和藥材煮呀煮,煮到骨都溶埋,先有骨香、油香。最重要有藥材味但又不會過濃,夠平均先算好,我們行內人叫夠醇。」波哥說,滷水師傅會用一隻獅頭鵝去測試滷水是否夠成熟,如果顏色均勻就表示滷水成熟,一撻深一撻淺就代表滷水未夠好,要繼續加肉去調校。
用林百欣秘方指定香料:肉豆蔻
滷水不會變壞,越煮越醇,陳年滷水膽有錢都買不到,但原來滷水界有個充滿人情味的行規,就是滷水師傅轉工的話,可以取走部份親自調校的滷水膽,待另起爐灶時用。負責熬煮滷水的林師傅像法國的香水師,憑氣味就可辨別滷水欠的是骨香、上湯還是藥材香料,從不假手於人,只是作病時才會請波哥幫忙試味。滷水內所有材料的份量只有林師傅一人知道,連波哥甚至他的徒弟也不知道,徒弟更只准在旁協助及學習。為了那鍋滷水,林師傅鮮有放長假,每逢例假休息,就命徒弟按他的食譜、方法用滷水烹調不同的食物,但何時添加上湯、藥材他一概親自處理,假如假期多於四日,他更必定回公司一趟,滾一滾鍋滷水,以防變壞。每個滷水師傅都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秘方,入行四十多年的林師傅,用的是林百欣的家傳秘方,「當年林百欣在台灣,最掛念的食物就是滷水。」對於秘方,他口密得很,開初只肯說用了約20款香料和藥材,被記者央求半天,才好不情願地拋下「肉豆蔻」三字,說林百欣特別喜歡肉豆蔻的幽香,是指定香料。
林師傅說,滷水食物要做得好,單靠滷水成不了事,最重要還是食材新鮮。像獅頭鵝,他們每天由澄海入貨,每隻重十斤以上,他說大鵝肉味才夠濃。鵝肝要保持口感幼滑,烹調時就不能滾,一滾就變䊹,所以只能浸熟。每個約12両重的鮮鵝肝要浸約30分鐘。最不起眼的豬大腸,師傅也用心分三段,以一段套一段的方法去做,來增加咬口,油香更豐富。香港人普遍愛吃啖啖肉的鵝片,更習慣要師傅用熱的滷水汁把切好的鵝片淋熱才吃,但波哥說這食法並不傳統正宗。首先,鵝肉的生熟程度是烹調時已控制得剛剛好,淋上熱的滷水,會令肉變得過熟,所以潮州人習慣凍食。部位方面,他們也有推介,認為最美味的是大腿內側的「不見天」,肉質特別嫩滑,脂肪平均。
潮廳
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嘉軒廣場2樓222號舖
記者:吳宛蔚
攝影:伍慶泉
編輯:伍德良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