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收購至今已事隔10年,但中信股份(267)仍未能為10年前收購的澳洲磁鐵礦項目完成善後工作。集團昨宣佈,再為該項目作減值撥備,預計稅後金額達8億至10億(美元.下同),折合約62.2億至78.8億港元,累計撥備金額達45億(折合約351億港元)。
記者:江靖然
中信至今為中澳鐵礦投入的資金及時間,料達原本預算的5倍;集團同時預告撥備將影響去年度盈利,變相發盈警。中信於公告中指,儘管近月鐵礦石的現貨價格有所上揚,但獨立機構均調低遠期預測價格,故集團在去年會計賬上對中澳鐵礦作出減值撥備。中信強調,雖然減值撥備在會計上屬非現金項目,但仍會影響2016年的盈利。
三度為項目撥備
由2006年斥資4.15億元收購中澳鐵礦,至今逾11年,中信股份三度為中澳鐵礦項目作減值撥備。翻查記錄,首次撥備是就2014財年中澳鐵礦項目價值撥備14至18億元,第二次是在2015財年為該項目再次撥備,撥備金額達15至17億元。累計三次撥備金額最多達到45億元,據《金融時報》估算,金額幾乎相當於集團原本預算的5倍。
事實上,中澳鐵礦項目原定2009年投產,投資逾百億元。然而,其後因前期評估不足及工程停滯等多項問題,鐵礦投產再三延期。直至2012年11月,第一條生產線及公共設施的運輸帶終開始運作,經歷「一波三折」後,同年中信又陷與Mineralogy就中澳鐵礦項目採礦權協議等糾紛。
去年3月中旬,中信突然宣佈向中海外(688)出售旗下住宅業務,市場相信是為10年前收購澳洲鐵礦「填氹」。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預料,中信再為項目撥備的可能性很高,「雖然話預計未來鐵礦石價格跌,但如果項目經營表現係好,無必要作咁大筆撥備。就算唔係真係賬面蝕,亦預料到鐵礦場未來嘅發展前景差。」
中信於公告表示,中澳鐵礦六條生產線中的最後一條已於去年5月進入調試,去年項目總共生產出口約1,100萬濕噸精礦粉。另外,西澳高等法院近期作出臨時裁決,要求中信在有關專利費B聆訊於年內展開之前,先向Mineralogy支付一部份費用。中信稱已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