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漏筆畫 常失文具 小童或專注力失調宜清枱面做功課 瞓足8小時

寫漏筆畫 常失文具 小童或專注力失調
宜清枱面做功課 瞓足8小時

【本報訊】小朋友活潑好動無時停、不願意「坐定定」溫書、成績差強人意,專注力差與太好動是否患病?精神科醫生表示,近年懷疑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求診個案上升,更有3歲幼童家長查詢要求做評估,確診比率約80%,餘下個案估計與情緒病或家長太緊張有關。家長想提升子女專注力,建議做功課時要「清枱面」、安排規律生活及保持足夠休息。
記者:梁麗兒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指出,全球ADHD發病率為5至10%,2010年有研究指本地發病率6.1%。但以其診所為例,求診的懷疑個案每年增加10%,估計與「競爭太大、期望高咗」有關,當子女表現未達到預期,家長便擔心是因為患上ADHD。他指懷疑個案約80%最終確診,餘下兩成與子女或家長情緒緊張、兒童患情緒病如焦慮症或抑鬱症,影響專注力有關,有僅3歲的學童家長查詢,要求做評估但被拒。3、4歲幼童因認知程度不足,會難以進行ADHD評估,臨床至少要4歲半才可以做評估。

小休宜遠離手機

不少家長對ADHD存誤解,以為經常「坐唔定」,或在港鐵車廂內「跑嚟跑去、玩扶手」,便等同專注力不足。黎指以5、6歲兒童為例,專注力一般只可維持20至25分鐘,故難以要求「飲茶坐定定」半小時,尤其並非兒童有興趣事情。子女在車廂內玩扶手、周圍跑或與他們對新事物感興趣有關,家長不能單靠一種表現就懷疑子女患上ADHD。
黎稱,臨床上ADHD分三類型,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或複合型(即以上兩種情況也有),以複合型最多。以專注力不足為例,有9種常見症狀,若有6種或以上,並持續半年,同時多於一個場合出現,例如屋企、學校發生,便要懷疑是否專注力不足需求醫,症狀包括「粗心大意、容易犯不小心的錯」,例如經常寫字漏筆畫、聆聽(listening)項目的成績差等。「常遺失物件」如遺失文具、八達通,「甚至失魂到唔見咗一隻鞋」。過度活躍症狀則包括經常離開座位、經常打斷別人說話或活動、不能安靜等候等。
無論有否患上ADHD,想提升小朋友的專注力,黎建議宜減少平日做功課時的騷擾,包括「清枱面」只放與學習有關的書本與文具,遠離手機上網誘惑,並要保持規律生活如清楚安排遊戲、休息及做功課時間,有助自律及訓練耐性。適當休息即每日至少睡8小時,功課溫書每30至45分鐘,宜洗面、吃小食飲水作小休,但小休時不應玩手機分心,亦要培養小朋友檢查物件及功課的習慣。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