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盼林兆波多些自私 - 李怡

世道人生:
盼林兆波多些自私 - 李怡

據美國Loewenstein學院的研究,第39任總統(1977-1981)卡特的智商高達175,較愛因斯坦、霍金和比爾.蓋茲的160分都高。任內事必躬親,據說連白宮宴請的座位安排都親自過問。儘管辛勞至頭髮全白,但終不獲連任,輸給智商低得多且也懶得多的列根。
列根知識水平不高,又自稱「每天只工作幾小時」,徹底奉行「別人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自己做」的原則,共在任8年,卸任後每年民意測驗,都被選為歷來最好的美國總統之一。
因此,「夜闌兼人靜、愛周末上班」,不見得就是好的領導人,而且很可能是糟糕的領導人。像列根那樣hea住做,也不見得就不是好領袖。因為一個人再有天大本領,若10個指頭按住10隻跳蚤,自己就動彈不得也。
當然,光懂得放手讓其他人做,也不會成為最好的領袖,列根的關鍵長處,是緊緊守住自己的根本信念,並在這基礎上與內外政治對手溝通,聆聽,尊重不同意見,但他謹守一個原則,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談判,除了兩件事:我們的自由和未來。」
如果有一個領導人,在堅守人民的自由和未來的原則下,願意談判甚而作出妥協,在任何地方都會是好領袖。
列根還有一個長處,就是他的人性顯露。在他卸任後出版的書信集中,記載了他在總統任期內,找了一間小學的校長,幫他選一個孩子做他的筆友,結果他與一名叫做Rudy Hines的6歲黑人小男孩書信往來多年,他和夫人還去過Rudy家中進晚餐。直到1989年初,列根卸任總統,他與Rudy之間的通信才告終止。不是列根主動要停,而是他要搬離華府,回到加州歸隱,Rudy不想打擾老人家的退休生活,所以沒有再跟列根聯絡。
作為領袖,列根主動認為他要與普通人的家庭有個人的接觸,了解哪怕是一個孩子感受,這樣他的腦子才不會日夜被種種國家大事所佔據,才有足夠的空間發揮想像力,才能對事情作出準確判斷。至於退休後,就沒有這種需要了。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領導人的情形可能正跟列根相反:任內都忙得天翻地覆,腦子裏每天裝載國家大事(內部權爭就不用說了),不可能與一個民間小朋友交往;倒是如果有點人味的話,在卸任之後或許還會與民間有點往來。
情人節嘛,講兩夫妻的一生一世比較有人性,講一國兩制就未免天天國家大事和追求政治正確而乏味了。林兆波寫信訴說對林鄭參選,起初立場是「不反對但亦不贊成」,並說「『不贊成』是基於我的自私。」後來「我的私心軟化了」,期望太太成功當選為「落實一國兩制作出貢獻」。
由於林鄭宣稱梁振英任內為「落實一國兩制作出貢獻」,因此作為一個市民,我們希望林兆波多點「自私」,最好自私到使林鄭不再去尋求「落實一國兩制」。那就阿彌陀佛了。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