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慶陽市焦村鎮集市上,有一個稱「人市」的特殊角落位於鎮小學門口。每逢趕集日,媒人就齊聚此處,為單身男子提供十里八村待嫁姑娘的信息。
「人市」一詞背後,是赤裸裸的禮金。當地人把嫁女索取的禮金稱為「賣」,把男方花費的禮金稱為「買」,而「人市」就是居中溝通和協調的重要角色。只要談妥禮金,男女雙方將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相睇、訂親、辦婚禮全部過程。村裡的年輕男女都為禮金外出打工,讓一座座村莊成為「空心村」。
不過,年年暴升的禮金,讓當地男子依然「結婚難」。42歲的楊睿卿便相睇了18年仍未成功,眼看着禮金從3千多元(人民幣●下同)漲至20萬元,打工十幾年的他覺得未來一片灰暗,索性將存下的15萬元積蓄用來建新房,打定孤老終身的主意。而還有1個月便滿24歲的呂飛飛,也擁有7年相睇經驗,今年依然失敗告終。
「相親了7、8次,見了有十多個女孩子吧,一直相親一直不成功,心裡邊都開始憋屈你知道吧。」呂飛飛說,農曆年前他提早1個月從縣城回來相睇,但看了十幾個女子,只有1個能進入談禮金的「說禮」階段,結果因對方要求18萬元(人民幣‧下同),與他預計的12、13萬元相差太遠而告吹。回想2011年初,18歲的他相睇時,曾有不止1名女子對他表示好感,而當時只需7、8萬元禮金,他卻想着要再挑而全部拒絕,讓他悔不當初。呂飛飛還有1個弟弟,因家鄉風俗不准爬頭結婚,他惟有繼續打工賺錢,努力相睇直至結婚為止。
據媒人李海君說,近年的婚戀市場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女方有充裕的選擇權,早些年在人市上還見到男女雙方的蹤影,現在卻很難看到女孩。因為挑選餘地大,她們都坐在家裡,等媒人把一個個男子領上門來,一天最多可見到三十多人。與呂飛飛同年的單身漢王偉也曾遇到要排隊見女方的情況,感嘆女方「就跟電視裡的皇后娘娘一樣」。
事實上,要成功結婚還要過五關斬六將,關關都是燒銀紙。第一關是媒人關,首先要媒人覺得條件符合,才能帶着去見女方,這一關男方要先花300元在婚介所登記,此外,零散的媒人介紹也需要用請食飯買煙招待。第二關則是雙方相見後的女方印象,如女方滿意則可交換聯絡方式。第三關是見面之後的聊天和約會,男方需要請女方吃飯逛街,還會按女方要求消費。第四關是看家,也就是女方到男方家裡實地考察房屋情況等物質條件。最後一關才是「說禮」,也就是雙方家庭通過媒人商定禮金價格及三金首飾、衣服車房等附屬條件。
看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