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與兩位台灣友人相約要吃一頓好的,天冷,好不容易訂到一家日本涮涮鍋,據說主廚乃從很有名很難訂位子的橘色涮涮鍋過來的。坐下來,即時開爐,大家都好興奮,吃好東西,滿足感雖快逝如夢幻泡影,卻實實在在有休養生息功效,不失為精神食糧。火鍋由暖變熱,很有圍爐取暖的意味,蘇軾詞云:「人間有味是清歡」,管他呢,吃吃吃,遠離喧嘩噪音。水燒開了,下了幾片烏雞塊,王安石詩有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煙霧籠罩下黑壓壓的雞,遙知不是炭,為此雞有雞味,肉香襲人來。
涮涮鍋涮雞塊有竅門,須得拿揑準確,水滾得如洶湧巨浪時,讓湯水降溫,升起來呈蟹眼狀,將肉燜熟,則雞肉不會過老,全熟而汁液尚存,此法乃橘色廚師在店裏親自傳授,很易上手。
本來,專注於吃,也是一種修心養性功課,頂多談談風花雪月當拌菜;好衰唔衰,我口痕,講了一句:治大國如烹小鮮,涮烏雞也是大學問。治國喔,座中一人就如久旱逢甘露,話題由雞肉變月娥,破局了。
是這樣的,這位台灣朋友長期旅居香港,對香港局面也非常肉緊,也是一肚子氣要發洩,但周圍都是保守之人,即係會講:香港人很難服侍,沒有了梁振英,就拿林鄭出氣……諸如此類。加上很怕一開口反駁,就會招來:你台灣人知道香港什麼呢?唉唉,真是萬種激情,更與何人說?這孤獨,叫話題孤獨,好不容易,比訂到這家店還艱難,難得逮住我就不放過,就地點評林鄭月娥女士在電台訪問的表現。
我心微微嘆息,唔係啩,好地地,又林鄭?但基於人道理由,那苦無適合對手可吐的心情,非常明白,我自己也忍不住誘惑,一鬆口,人就有為起來,一直在講月娥,可憐烏雞老翅幾回寒暑,燜到老熟都無人察覺,另一位在地台灣人更悶過同桌打手機,因為聽也不是,吃也不是。涮涮鍋原本不頗為滋潤,也給我們越吃越上火。旅港台灣人也為我們焦躁,香港人之燥火,更是傷身,於是更明白鬍鬚的好處,薯粉的成因,起碼能下火清熱,不能解毒,再說吧。
此一元宵佳節,我們沒吃到湯圓,也遺忘了聚會的初衷,但見月娥也要吃湯圓給人觀賞,情人節前又要拉低調的老公出來公開團圓,勇奪無盡的嬲嬲,也不知誰掃了誰的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