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長跑長有 - 王利民

筆值一哂:長跑長有 - 王利民

上星期天我的臉書中,幾位特首候選人暫讓位置,任由一眾參加本地最大型馬拉松(題外話:全球只怕沒一地方如港般,竟任由「商業機構」壟斷一個地區性代表賽事的命名廿年)賽事的跑友肆意洗版。不斷上載照片,起步前影、跑緊要影……當然見到薯片叔叔(唔通會係林鄭咩?)更是非集(郵)不可;衝完線又影;獎牌更要影,跑手們皆樂在「完賽」的興奮中。可惜卻有位首次參加十公里賽事的女士準備衝線之際不支昏倒,送院後情況危殆,最後終告不治。死因還待查明,有醫生估計是心臟病發,亦是賽事舉辦21年來,第四度有跑手猝死,樂極生悲教人神傷。
過後難免又有一番長跑玩命的言論,其實到底長跑有多危險?或讓我們參看一下有關資料。好幾年前有國際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參照美國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1,100萬名全馬和半馬(一般而言,起碼要跑逾21公里的半馬賽事方可稱為「馬拉松」)跑手的參賽紀錄,每10萬名長跑選手,就有0.54%會在比賽期間心臟病發甚至出現心搏停止的狀況,而致命個案則佔其中71%。換言之,約30萬名馬拉松選手人次就會有一名猝死。

事實上,以香港已經舉辦廿年的大型馬拉松賽事為例,減除最大部份的十公里參加者,跑手總數亦以十萬計,而2006年及2012年分別有一名全馬及半馬跑手在賽事期間遭逢不幸,整體數字相若。而今次慘遇不測的是第二位十公里跑手,惟以歷年十公里賽龐大的累積跑手作基數,比例更低。
當然人命攸關,一個也是多。然而心臟隱症患者無處不在,我亦是其中之一(這也正正是我開始跑步的初衷),且知這並非長跑選手的「專利」。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賽事期間心臟病發的死亡率是71%,相對醫院「外」同一病發身故整體比率的92%,卻見「安全」。原因或是馬拉松賽事沿途總有不少民眾參與(惜香港除外),當中包括大會醫療人員,因此若然搶救及時,看似危險的反更是安全地方。
再者,早有研究可證,與其他運動相比,長跑期間引發的致命心臟病發比率其實少得多,不過問題在於別的運動項目豈如長跑賽事般,同時間參賽人數動輒數以萬計,媒體聚焦亦正常事。一旦有意外發生,自不然成為報道重點,因這始終會比多少人完成及錦標誰屬更具新聞價值。然後又少不免大肆標榜「搵命嚟搏」式的溫馨致命警示,原意雖好,卻亦易讓一般人,尤其是不好、更不想做運動者徒生誤解。

無論如何,長跑運動不一定會引發心臟病,又正如在睡夢中心臟病發的且大有人在,難道要不眠以對嗎?再者,恒常跑步對心臟及整體健康有好處早不是新發現。若然要參賽長跑賽事如馬拉松,跑手始終要有適當的訓練及充足準備,賽事前幾天方臨急抱佛腳操練的我見過,我真係喺賽前街上見過好多。最後和最好參賽前亦要找醫生做一次運動心電圖,既可檢測自身有否隱性心臟問題,同時也可評估運動強度的安全範圍以防萬一。差點忘了,還有一個數據,整體而言,每3.5萬人就有一人因各種原因而猝死,相比長跑,其實高危得很!
謹祝各跑友長跑長有!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