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對老友記重拾邂逅時光

13對老友記重拾邂逅時光

【本報訊】13對「老友記」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昨日趁西方情人節,踏出社區,初嚐一頓燭光午餐,在模擬飛機艙重拾蜜月時光。他們都是長期病患者,有丈夫中風半身不遂,也有妻子患上冠心病。儘管身體殘缺,他們都甘苦與共,盼留在社區,居家安老,不欲入住安老院天各一方,因為執子之手到白頭,是他們對另一半的一輩子承諾。

共晉燭光午餐慶情人節

「佢以前好靚女,𠵱家都好靚」。德權雖然說話不清,但這句話特別動人,逗得妻子彩容甜在心頭。德權今年72歲,退休前是機電工程署管工,精通華爾滋、探戈和森巴舞,被冠稱「大佬」。惟3年前因遺傳性心肌梗塞而中風,左邊身癱瘓,且患有睡眠窒息症和抑鬱症,「舞林高手」頓時被評估為嚴重缺損者,「以前自己乜都做到,𠵱家做唔到,覺得好有壓力」。
彩容坦言,丈夫中風後情緒低落,容易發脾氣,像個小孩,「見佢唔開心,有時會畀糖佢食,開解佢」。二人年輕時在北角邂逅,彩容下班乘電車回家,德權騎單車追上來,恰如浪漫的電影情節,「起碼踩 咗兩年先俾佢追到」。晃眼結婚51年,彩容已年屆70歲,膝蓋做過手術,這些年來仍一步一步扶撐丈夫,重新學習走路。她坦言,原要安排丈夫入住老人院,幸子女聘請家傭,減輕照顧壓力,讓兩老能共渡晚年。
結婚逾半世紀,德權和彩容從沒慶祝情人節。昨日他們與另外12對長者共晉燭光午餐,又在模擬的飛機艙場景,重拾昔日的蜜月時光。活動由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沙田護老坊與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合辦,參與的夫婦平均年齡77歲,結婚逾40年,最長達65年,大多有長期病患如冠心病、痛風症等,部份人也曾中風或有認知障礙症。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長者服務)黃智傑說,希望藉燭光午宴推動體弱長者重返社區,「回復番以前嘅生活模式」。他指沙田護老坊現有約350名長者接受改善家居服務,當中近九成人正輪候安老院舍,惟部份人獲派宿位後拒絕,因仍想居於社區及家人不捨得長者入住院舍。他指現時全港長者社區支援服務約有3.5萬個名額,供不應求,促政府投放更多資源,讓體弱長者能居家安老及減輕其家人的照顧壓力。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