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補習天王、天后一度成行成市,駕跑車、住洋樓,如明星般出現在大小戶外廣告牌之上;造就這批補習名師,背後當然少不了莘莘學子主動或被動要改善考試成績。其實過去幾十年香港的補習文化由上門私補開始,至90年才陸續出現大型補習社。
過去父母要工作,補習社作用(特別是小學生)就等同一個放學後的托兒所,有導師教導、督促學生做功課;這類補習社多開在學校或民居附近商場內,當然有些父母亦會聘請家庭教師上門私補,收費亦較補習社貴,但後來逐漸被大型連鎖補習社取代。
靠明星化突圍
要數本地最早期大型補習社,可追溯至1972年時的聖類斯預科夜校;至90年代開始,香港陸續出現大型補習社,如一代補習天王史偉全所創立的A1補習社,教學方向只着重如何令學生在會考、高考獲得好成績。後來為了突圍而出,補習社亦投放大量資源賣廣告,補習教師化身明星,在雜誌、報紙、電視,甚至戶外大型廣告板出現。遵理書院創辦人伍經衡(Richard Eng)曾以類似歌星唱片封面的風格,拍攝一系列宣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