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首選舉炒得熱烘烘,全城假戲真做,彷彿民主已經降臨香港。建制參選人落力營造選舉氣氛,倒是不難理解,但最令人汗顏的是,無份投票的市民們何以會出錢又出力?
作為一個選民基礎只有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即使要印郵通,也不過1,200份,算上公關等開支,對離職前年薪三百多萬的曾前司長來說, 也只不過九牛一毛。正如不少論者都說過,曾前司長搞眾籌絕非為錢,而是為這個基本上市民零參與的選舉,營造「有份參與」的假象,讓人捐了錢,就感覺投了票。至於港人何以落力捐款,其實也不難猜測:狼英的高壓統治未完,又見林鄭步步進逼,此時突然殺出一個看似幾聽民意的曾俊華,不如一千幾百低成本買個希望。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曾俊華(以及其他有能力入閘的參選人)跟林鄭月娥與梁振英,是否有根本上的不同?正如學者方志恒早前指出,隨着北京的天朝主義的步步進逼,威權主義早已悄然籠罩香港。在這個連民選議員都能隨便「取消資格」的政治氛圍底下,又怎會選出一個不對北京阿意曲從的行政首長?
撇開制度不談,只談曾俊華。他又是否如參選宣言所言,會捍衞香港人的核心價值?我們不妨看看他的往績。兩個月前還是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在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指跟隨「政府立場」,拒答四位被司法覆核的議員提問。他是否「被跣」,我們無從稽考,但若然曾連答議員問題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只顧跟隨「政府立場」,日後香港核心價值被威脅的時候,又怎能寄望他會為香港人挺身而出?又怎能保證他不會再次跟隨「政府立場」,無視民意破壞程序公義?曾前司長的侃侃而談,到底是真心還是公關伎倆,答案似乎顯然而見──有趣地,曾俊華在宣佈的政綱中,已提出要按8.31決定重啟政改、同時提出23條立法時間表,真教真金白銀支持曾俊華的民主派支持者情何以堪?
說到底,在北京天朝主義路線不變的大格局下,誰當特首都無法改變香港自治不斷萎縮的趨勢,曾俊華與林鄭月娥的分別,充其量也只如曾蔭權與梁振英的分別──即誰人做特首都不會改變北京干預香港同化港人的大方針,只是曾蔭權 / 曾俊華會推行得沒有那麼粗暴(只是相對,不要忘記當年高鐵是如何粗暴上馬),而梁振英 / 林鄭月娥則從手段到面相皆劍拔弩張。但這種五十步與百步之間的所謂分別,真的有本質上的不同嗎?
在這個日益扭曲的香港,我們到底要寄望奇蹟出現,還是向巧言令色說不、堅持換人換制度,似乎是每一個香港人都要回答的問題。
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何俊霆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