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戰開打】
【本報訊】林鄭月娥昨公佈其「派糖減稅」政綱,涵蓋教育、稅制、置業,承諾上任後每年增加50億元在教育開支,但身兼選委的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曾俊華已承諾教育界,逐步把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提升至4%至5%,即較現時教育開支多逾100億,金額或更大於林鄭,加上林鄭已篤定入閘,故現階段仍無意將票提名林鄭。
記者:姚國雄 鄭啟源
林鄭公佈其「政綱第二步」,題為「教育新資源、稅務新方向、置業新希望」,詳細政綱要待下月中上旬才公佈。她表明,教育方面要培育年輕人「有國家觀念、有香港情懷」,承認近年教育政策和執行上出現問題,若上任會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和政策,又指現時教育開支佔本地經濟生產總值只有3.3%,遠低於其他高收入經濟體。
她承諾上任後會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50億元,花在訂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增加對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硬件和軟件,以及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但50億元如何花、每個項目可獲分配多少錢,具體細節欠奉。曾俊華在任財政司司長9年多,教育經常開支每年增加約42億元。林鄭競選辦補充,50億元是在通脹增幅以外的全新資源。林鄭在政綱中亦沒有提出取消全港性系統評估。
倡設「港人首置上車盤」
林鄭又提出如曾俊華政綱中的兩級利得稅,減輕中小企稅務負擔,但林鄭拋出具體劃線,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稅率由現時16.5%降至10%,預料數以萬計企業減稅40%,200萬元以後的利潤,稅率維持不變。她又提出額外稅務扣減,企業研究及開發開支,可獲高達200%稅務扣減寬免,額外稅務扣減適用於環保設施、文化藝術及設計投資。
她又提出在現時的置業階梯中多加一層,稱「港人首置上車盤」,為年輕夫婦提供置業機會,定位在私樓和居屋之間,但地從何來、單位數目、定價水平,林鄭沒提供細節。她只稱要檢視土地來源,包括填海、舊區重建、棕地、郊野公園邊陲、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等,並承諾增加綠置居供應,讓公屋戶購買居屋,騰空公屋單位。
批評政府教育開支不足的林鄭,以往正是負責管轄教育局,翻查資料,林鄭在2015年公開稱教育開支已佔政府整體開支五分之一:「特區政府一直大力投放資源於本港的教育。」
選委:曾俊華承諾金額更多
提出減稅、又增加經常性開支,林鄭被問到如何確保有足夠收入時指,依她計算,政府財政儲備高達9,170億元,金額足以應付政府兩年內全無收入仍可運作,「呢個就係特區政府嘅財力」,她認為政府是否有財力應付她提出的政綱,大家心中有數。
林鄭雖開出50億元教育開支「期票」,卻無法打動教育界。選委兼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林鄭提出的教育方向雖正確,但其對手曾俊華早前承諾教育界會把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達4%至5%,增長金額較林鄭提出的50億元還要多;又指林鄭篤定入閘,民主派選委早前有初步共識,傾向提名曾俊華和胡國興。據了解,若如曾俊華所言,把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提升至4%至5%,即高達每年逾900億元,較現時724億教育經常開支,增加逾百億元。
另一參選人胡國興批評,只提出3項政綱的林鄭,在提名期開始仍拿不出完整政綱,對選委及香港市民極不公平和不負責任。曾俊華亦認為,候選人應拿出完整政網供選委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