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試射新導彈 技術更難防範

北韓試射新導彈 技術更難防範

北韓官方昨證實前天成功測試「北極星二型」中程彈道導彈,形容是「新戰略武器」,掌握了縮短發射時間等新技術,令人更難防範,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是技術躍進。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應對。

發射時間縮短

北韓官媒報道,領導人金正恩現場指導是次試射,滿意結果,指是「具威力的又一核打擊手段的誕生」。北韓稱去年8月試射的KN11潛射彈道導彈為「北極星一型」,「北極星二型」是在這基礎研發的地對地導彈,用流動發射架發射,並加長射程。由於北韓以垂直方式發射,南韓軍方無法準確計算其射程,估計為2,500至3,000公里,並正核實能搭載核彈頭的說法,亦正確認導彈在試射中是否實現了推進器分離。
北韓指今次試射主要檢驗大功率固體燃料引擎的特性,及冷發射體系在地面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其中固體燃料引擎較傳統液體燃料引擎可以大大縮短加油時間,變相令敵方少了時間部署應對;至於冷發射體系相信跟去年潛射導彈測試時所用的一樣,首先以壓縮氣體推動,於半空中才點燃引擎的技術,可以提升發射成功率及容易掩飾發射地點。
應美、日、韓三國要求,安理會本港時間周二清晨6時開緊急會議,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表明反對北韓違反聯合國決議案試射導彈,但強調美韓跟北韓的摩擦才是令北韓試射導彈的問題根源。南韓政府據指正考慮發射國產「玄武」系列導彈,向北韓示威。
韓聯社